[摘要]文章立足于當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現狀,強調了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具備通用能力、專業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能力,探討了我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教育教學意識淡薄、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實踐學習缺乏等問題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從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強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 "會計專業 職業能力
[作者簡介]趙靜(1978- ),女,河北邯鄲人,鄂州職業大學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會計。(湖北 鄂州 436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1-0085-03
一、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現狀
1.對會計職業生涯認識模糊。大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職業規劃培訓,對職業生涯認識模糊。這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實現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的轉變,從而必然會造成學習動力不足,職業能力不高。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認知是尤為必要的,這是學生認識職業、了解職業的基礎,也是學生畢業后的就業保障,能有效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2.對會計專業知識理解不到位。在課程方面,目前的大部分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都深受本科課程的影響,部分教材甚至是由本科教材壓縮而成,本科課程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課程內容較多且比較繁雜。高職會計課程較少,如果使用本科壓縮而成的課本,對高職專業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甚至難以消化,這對增強學生興趣和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都是不利的。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實踐為主,培養職業化人才,如果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就達不到人才培養目標。
3.會計實務操作動手能力差。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大量的實務操作以提升會計能力。由于經費的關系,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建立專門的會計訓練室,只簡單地為學生介紹書本知識,部分學生甚至到畢業都沒有進行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訓練。除此之外,高職院校中會計頂崗實習的教學環節也多是走形式,學生對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會計崗位的要求都不了解,因此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企業的會計實務操作,無法成為社會需要的會計應用型人才。
4.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只是要求學歷,更多的是看中從業人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求會計人員能夠與時俱進,適應新技術和新環境。而高職會計教育的表現形式多為理論型教育,畢業后學員缺乏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讓企業覺得“好用不經用”,也不會委以重任。高職教育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出優秀的職業會計人才。
5.師資配備方面,授課教師經驗不足。高職院校師資基本上都是自校園完成學業后,經過試講就直接登上講臺,往往缺乏專業技能訓練,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點設置為重點教學內容,而不能深入展開會計操作實踐方面的教學。近年來,各高職院校提倡“雙師型”教師,但是也有部分教師為了拿證而學習考試,實踐經驗未能得到提高。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1.通用能力。通用能力指的是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應用能力,不僅包括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同時還要求具備計算機、應用文寫作、與人溝通等多方面能力。通用能力是會計畢業生求職的文化基礎表現,同時也是進行“轉崗創業”的前提。因此,具備通用能力即具備了交流和發展的能力,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大有益處。
2.專業能力。專業能力,顧名思義是要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會計相關的專業技能,主要包括賬務處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稅務管理能力以及資金管理能力。會計專業能力是學生的專業基礎,是會計專業性人才與普通會計求職者的區別所在,具有高職教育會計實踐性的鮮明特色。
3.判斷能力。判斷能力即對會計處理方法、程序進行剖析、分辨、單獨進行觀察和研究的能力。一筆會計業務的發生可以有很多種處理方法、方案可供會計人員選擇采用。學生如何將自己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按照會計規范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判斷并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是很重要的。
4.綜合能力。綜合能力在于能夠應付各種突發狀況,解決會計崗位上各種實際問題,包括財務預算編制、財務報表分析等。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綜合素質和進行創新,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上也應該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基礎,面向整個會計工作,把技能要求與綜合要求有機結合到一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我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從整體上加強了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注和重視,并通過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需求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和發展機制,在資金上給予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促使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融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技術人才。但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1.教育教學意識的淡薄。當前,人們對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兩個概念的含義依然理解得不夠深刻,常將兩者混為一談。例如,有人認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即是對學生某一專業項目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職業多方面綜合技能的全面性培養學習。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競爭激烈的趨勢下,高職會計專業更需要積極應對,不僅要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技能,而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利于按照職業要求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要。
2.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個分支,其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與本科教育有一定的關聯和影響。從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來看,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最核心的課程體系是以學科為中心,將會計專業的開設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三部分,強調課程的完整性、學科性和系統性,這種課程體系的構建事實上與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異曲同工。但這種課程體系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并不好,很多學生在學完專業課程以后,對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內容仍然處于模糊狀態。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缺乏一定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沒有充分實現高職會計專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要求,更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點的獨特的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步入社會后,職業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的需求。
3.學生缺乏充足的實踐體驗學習。會計是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一門學科,但目前許多高等職業院校缺乏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在實際的會計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一個企業而言,其財務內容不可輕易被外人所知,很多企業并不接受會計專業的實習生負責財務核算的相關工作。另外,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考核評價中缺乏對會計實踐的考核內容,更多傾向于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同時在考試評價過程中,多采用閉卷的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對會計書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考核。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只停留在死記硬背上,而做不到對知識的靈活理解和運用,理論與實踐脫節,不能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嚴重影響了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
四、強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1.規劃會計職業生涯。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應該從學生入學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分析和指導,讓學生明白在校學到的會計知識將是今后謀生的重要工具,從而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開始學習前,除了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一個良好的規劃外,還要了解會計專業和會計職能,帶著一定的學習目的,逐步完成由學生到會計人員的角色轉變。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走專業化道路,因此學校應該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這一專業技能。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在會計從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長、更遠。職業道德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有會計職業教育,還有品德教育,要求會計從業人員愛崗敬業,實事求是,依法辦事,保守秘密。會計工作者多與錢和數據打交道,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偏差,如果被錢財所誘惑,甚至還會出現經濟問題,一生被毀。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尤為必要的。高職學生需要認真學習國家財政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堅固防線,貫穿整個職業生涯,規范自己的職業道路。
3.加強校企合作力度。企業會計崗位要求會計從業者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了解最新的會計人才需求動向,因崗施教,緊密合作。教師可以在企業所需的人才素質要求引導下,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4.大力推行三種證書培訓。會計從業人員三種必備的證書分別是會計從業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和外語等級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是會計工作者必須持有的證件,高職院校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考前培訓,以提高考證的合格率。取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不僅代表學生具備了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也代表著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從事會計工作。計算機等級證書是信息化時代的需要,在會計從業中多會涉及財務信息系統的運用,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將面臨更為龐大的數據信息,如果沒有計算機的輔助操作,必然會影響信息的及時提取。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熟練操作計算機,并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為未來會計的智能轉型做好準備,以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外語等級證書也是時代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跨國公司、中外合資企業在國內市場涌現,會計從業人員的就業范圍也得以拓展,會計人員與國外同行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外語,將會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當下,掌握一門外語已成為現代職場人不可或缺的技能,對于擴大交流范圍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立足社會的重要能力之一。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肩負著培養一線會計人才的使命,而且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學技能對會計人才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雙師型”指的是知識型和技能型,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并且拓展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會計職能的學習。從實踐上來說,“雙師型”教師應該積極申報實驗室的建設,積極參與財務改革和創新活動;從理論上來說,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培訓,優化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方法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冬艷.我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2.
[2]董菊紅.高職會計教育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初探[J].財會通訊,2010(25).
[3]李姝娟.淺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