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糧油信貸業務一直是其主要業務之一。本文簡要概述了農業發展銀行糧油信貸業務的含義及特點,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所面臨的形勢,最后為農業發展銀行糧油信貸業務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業發展銀行;糧油信貸;可持續發展
一、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的概念及特點
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是指為了體現農發行的農業政策性銀行屬性,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在糧油生產、流通以及加工等領域給予資金通融,以此支持我國糧油安全生產,保障我國農業收入穩定增加,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是政策性,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圍繞著我國的農業政策開展,體現了政府在農業上的政策導向性。其次是其高風險性,回報率較低而風險較大。最后是非競爭性,農發行開展糧油信貸業務的主要目的是彌補商業性金融機構在農業上的投放不足而非單純追逐利益。
二、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信貸投向單一。首先在信貸的品種方面,農發行目前以政策性糧油貸款為主。在2004年以前,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只涉及政策性貸款。自2004年起,農發行開始開展糧油商業性貸款。其次,在支持環節方面主要以支持糧油產品的流通和加工為主,其他環節很少涉及。最后是貸款期限較短。
(二)資金來源單一。由于人民銀行控制農發行的再貸款規模,目前95%的新增貸款靠發行金融債券。對政策性糧油收購資金來源缺乏區別對待政策。在夏、秋收購旺季,收購資金的調度和供應存在一定隱患。
(三)糧油信貸政策穩定性不足。由于局部地區、部分品種糧油供求矛盾突出,導致國家糧油調控政策反復搖擺,作為調控手段的信貸政策需要及時根據國家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
(四)外部立法缺失。目前,我國與政策性銀行相關的制度仍停留在規章制度和章程條例的層面上,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在法律層面上無法為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提供保障,這在一定程度阻礙了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的發展。
三、目前的市場形勢
(一)糧食供給充裕。一是糧食增產。根據社科院統計的數據,2014年糧食生產在“十一連增”后,產量達到12142億斤,供需維持寬松格局。如果未來2-3年內沒有出現糧食供給大幅下降,糧食供給過剩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二是進口增加。國內外大米價差將會長期存在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受國際大米質優價廉的影響,2015年我國大米進口量仍保持高位水平。
(二)有效需求整體偏弱。據農業部門統計,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為12039億斤,全國谷物供大于求在1000億斤以上。2014年糧食繼續增產,進一步拉大了供求矛盾。農業部在2015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如果2015年糧食產量維持在去年水平,則將有1100億斤糧食出現過剩。
(三)收儲機制扭曲了市場規律。一方面,糧油原料托市價格的連年提高使市場機制受到抑制,引起原料與成品價格倒掛,加工企業虧損;產區與銷區價格倒掛,產品流通不暢;國內與國際價格倒掛,進口和走私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政策性收購造成了國家糧油庫存的大量積壓,財政負擔愈發沉重。
(四)糧油加工產能過剩。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我國糧油加工企業面臨去產能化問題。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由
10%下降到7%,這就意味著至少30%的產能可能會被淘汰。糧油加工產業洗牌與整合勢在必行,企業的關停、倒閉、破產不可避免,貸款的風險面臨集中暴露。
(五)流通市場激烈競爭的序幕已經拉開。如今,中儲糧公司、中糧集團、中紡集團、中航國際和象嶼集團五大糧商聚集東北糧油主產區。上述五大糧商已有三個獲得農發行總行統一授信,利用其產銷銜接和渠道聯通優勢,進一步增強了糧油市場中的運作能力和話語權,中小糧油企業的生存將會更加艱難。
四、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明確糧油信貸業務的戰略地位。為了實現糧油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明確糧油信貸業務在農發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要貫徹國家農業政策,支持糧油安全生產,保障農民利益。要明確發展依托,農發行最大的優勢是政府對農業的政策支持,要加強對農業政策的研究,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二)確定合理的業務邊界。要對糧油信貸業務進行科學分類。政策性業務繼續實行信用貸款和基準利率,并實行封閉運行管理。對自營性信貸業務,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償還能力為依據,選擇信用好、能力強的客戶進行貸款。政策性貸款,重點在于保本;自營性貸款,重點在于盈利。在考核方面,對政策性信貸業務,考核的重點是政策執行是否及時、準確和效果是否明顯;對商業性業務,考核的重點在于風險是否得到管控、收益是否合理。
(三)豐富信貸投向。要充分利用政策性信貸對市場缺陷的彌補功能,通過對糧油產業的支持來保證其持續穩定發展。要增強糧油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民收入,保障國家對糧油的調控。要大力支持糧油流通,一是要做穩儲備糧油貸款業務,二是做好政策性收購業務,三是積極支持糧油物流產業升級。要大力支持糧油加工產業,支持發展糧油產業集群。要積極支持農業科技的發展,包括農業科研和科研成果轉化,要發揮出科技對糧油產業的推進作用。要積極支持糧油國際貿易,一是加強進口產品指導,推進進口市場多元化。二是加快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加大對“出海”糧油企業的扶持力度,為我國農業“走出去”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四)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在新常態下,要以管理創新為核心。一是按貸款性質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的差別化管理,對于政策性貸款,要做到企業庫存與貸款金額相對應,在企業收購原料時及時提供資金支持,在企業銷售產品后及時敦促其歸還貸款;對于其他類貸款,要以防范風險為前提監測企業現金流;二是建立客戶信息云平臺,加大非現場監測的精度和深度;三是創新貸后管理方式,在有效落實各項貸后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提升監管效率和封閉運行管理水平。
(五)爭取外部政策保障。要拓寬籌資渠道,降低糧油信貸業務的融資成本。可以通過向人民銀行再貸款解決政策性糧油信貸業務資金來源問題。也可以定向發行政策性低息債券,指定各大商業銀行按比例購買,引導商業資金向農業回流。還可以考慮將郵政儲蓄、社保基金等低成本、穩定性強的資金納入籌資范圍。
農發行糧油信貸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來保障。目前這些保障性政策約束剛性不夠,應敦促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為糧油信貸業務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要構建出多種形式的糧油信貸業務平臺。一是積極推動組建各種性質的糧油生產加工合作組織,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形成糧油產業集群效應,幫助組織內的成員實現長足發展;二是搭建五大糧商貸款平臺,通過總行對各大糧商統一授信,分別用信的方式,與五大糧商建立高端對話機制,加強高層營銷;三是搭建擔保平臺,積極推動各地區對糧油產業統一投資,借助第三方擔保平臺,提高農發行和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促進銀企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促進糧油信貸業務健康發展[J]. 農業發展與金融,2015,06:17-18.
[2] 熊本榮,傅常虹,宋云慶,陳力. 加強新形勢下糧油信貸管理工作[J]. 農業發展與金融,2014,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