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對新教材、新標準,許多老師以前的得心應手、如魚得水變得有些力不從心、胸無成竹。為了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提高新課程教學質量,廣大教師必須迅速培養反思意識,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使自己不斷聰明起來、成長起來。本文就從課前反思、課中反思以及課后反思來談談反思的重要性。
【關鍵詞】教學反思;悟教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是教師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的過程。一些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可以探索教材內容的新型的呈現方式,可以構建師生互動的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的模式,更可以利于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就一節課而言,反思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下面就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教學反思的認識。
一、課前反思,能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能力和分析能力
課前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目前主要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照搬教案,以他人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慮學生的實際;二是僅憑原有經驗設計教學。要克服這些問題,教師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從而估計、分析學生的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接受能力;還要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對于容易接受的知識,我們也可以預設出有活力的教學環節,這樣既可以鞏固本節課的內容,又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極積性,提高參與面。
案例1 九年級的《一元一次方程》復習課,它是初一學習的內容,對初三學生來說,應該不是障礙,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這種方程的解法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一般的教學只是簡單地出示幾個計算題讓學生練習回顧一下,但對于意義的理解、法則的認知程度上認識不夠。因此,我通過反思,改變一下此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編題,然后同桌互相答題、說理,自主評價。設計如下:
(一)請出一道具有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這三個步驟的方程、總的項數不超過5項。這些方程的特點:(1)只移動常數項;(2)只須移動未知項;(3)既要移動常數項,又要移動未知項。
(二)請出一道具有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這四個步驟的方程,要求小括號最好不超過2個,這些方程的特點:括號前面含有符號和括號前面既有符號又有數字的題目……
課后證實,這節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學生參與面廣,討論熱烈。整節課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其實,由于初中生注意力的持久性還不穩定,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總是一成不變,那么學生的興致肯定提高不上,因此在每一節課之前,都應充分地進行教學反思,設計出最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中反思,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任何一個小插曲、小問題也許都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應該及時捕捉這些閃光點,立刻進行簡短的反思,給生成的問題騰出空間,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這樣做也許會將原來預先設計的思路打破,但如果過分追求教學設計的完整性,那只會使教學主體失去主動性,使課堂教學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及時地進行反思,捕捉教學靈感,挖掘和拓展課堂資源,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案例2 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應用》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例題:“小明和小麗每天堅持跑步,小麗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如果他們站在200米跑道的兩端同時相向起跑,那么幾秒后兩人相遇?”學生給出的解法是:設x秒后兩人相遇,則所列方程為(6+4)x=200或6x+4x=200。按照原定的教學設計應該接著進行鞏固練習,結果這時一名學生說:“老師能不能用方程6×2x-2x=200來解?”雖說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還是改變了原有的計劃,讓學生來闡述自己的想法,他的思考很富有創意,受其啟發,同學們也有了更多新的解法,如:4×2x+2x=200、6×2x=2x+200等。課堂的效果比我預想的還要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常常會有意外的情況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就是生成教學!當然,不是說學生中的每個問題都值得生成,教師要有一定的甄別能力。
三、課后反思,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課后反思是對教學活動進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通過對自己的教育實踐不斷的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充實自己,優化教學,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課后反思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教學,例如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及學生對老師的期待等方面考慮,從而反思自身的教學狀況,調整教學思路與方向。課后反思也可以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例如從教師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從而捕捉住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大膽的創新與改革。
總之,作為一線的教師要想真正的駕馭課堂,就應該努力的使自己成為一個反思型、研究型教師。而且不能單單的重視教后反思,而是要把課前反思、課中反思以及課后反思整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精彩,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趙明仁.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劉耀明.反思性教學與教師的專業發展[J].北京教育,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