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興趣教學作為當全新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目前教育教學體系中,初中數學教學作為義務教育基礎培育對象,高度重視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優越的學習環境,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中學八年級數學課程為出發點,為興趣教學的發展提供幾點優化建議,以望解決教學活動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研究提供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教學;八年級;數學課程;興趣教學;趣味活動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對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思維,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輔助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活動的實踐依據,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具備重要作用,也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首要發展任務。中學八年級數學作為學習階段的重要時期,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實際可行的教學方式,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開展趣味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這對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益具有實質性作用,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實際保障。
一、轉變教學觀念,實現高效課堂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具有直接影響。在實踐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是開展興趣教學的首要前提,明確教學主體地位——學生的綜合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過重偏向于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模式多半以“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為主要表現形式,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開展興趣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力,并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全面建設。為此,教師需要正確定位課堂教學的實踐主體,扮演引導學習的參與者角色,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為高效課堂提供實踐保障。在中學八年級教學中,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利用空閑時間來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制定更加詳細的課程設計和備課方案,增加趣味性學習任務,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提升課堂的實效性。
二、注重教學情景,提升教學效益
1.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中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抓住青少年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特征,在課堂上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可以通過生活化、理論知識簡單化等途徑,將教材知識形象的展示出來。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材中關于四邊形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模擬四邊形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首先可以請四名同學到講臺上,然后通過繩子將四名同學形成一個閉合的空間,這樣通過指導學生的移動,就可以改變四邊形夾角的大小,形成不同形狀的四邊形。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知四邊形組成和變化的過程。
2.巧設情境問題
通過情境展示,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已經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情境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設立不同的問題。例如在上述的四邊形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形成的條件是什么、四邊形夾角的變化和什么因素有關、四邊形對角存在什么樣的聯系,學生在參與情境演示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教材的知識進行學習和認知。教師通過巧妙的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學生培養數學思維模式。
三、開展教學活動,推進自主學習
數學學科由于其抽象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乏味感,這表現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較低上。在課堂上,總會有一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較低,學生容易走神。針對此種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設置,展開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八年級的學生在小組的內部進行一次解題速度的比賽,最后該小組的獲勝者代表小組參加班級的解題速度比賽,讓學生們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迸發出學習的熱情。
在解題速度比賽完成之后,教師可以乘此機會,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首先,引導學生們課前預習。數學學科的知識帶有一定的抽象性,提前預習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教師可以針對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小組內部形成一種互相幫助的學風。針對一些數學學科上的學困生,教師可以在分組的時候把他們和那些數學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內,讓學生們能夠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這種學習的情境,很容易學生們進行自主的學習,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第三,教師可以在課后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引導。當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上去之后,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八年級的學生們在數學學科上找到自己的解題方法,并在教師布置的作業之外,讓學生們自主地去選擇一些能夠突破自己的數學題目。在八年級的數學中,有比較多的應用題,學生們對這部分題目普遍感到一種解題的吃力,教師可以針對這種情況,鼓勵學生們在課后自己去找一些應用題來做,從而培養應用題的解題感覺。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課程作為義務階段的基礎學科,開展興趣教學活動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實質性作用。在興趣教學中,注重“教學觀念”、“教學情景”和“教學活動”等相關方面的實踐內容,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思維能力提供保障,這也是目前素質教育重點倡導的發展任務,對實現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粉粉,趙華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6.03:27
[2]陳麗華.《中學數學教材教法》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2:13-14+59
[3]章寧.新課程環境下職業中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