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懷有積極情感的學生顯然比對數學缺乏熱情和興趣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有效。因此有必要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數學情感不僅指學習數學的興趣、熱情、愿望,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動機,更指數學學習過程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逐漸豐富,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的自信心和品質以及學習態度和習慣。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情感;培養
中職學生的數學情感主要因素有怕解題、怕吃苦、怕動腦,一旦失敗的體驗多于成功的體驗,數學成績一直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數學學習就變成了一副沉重的負擔,長期處于困惑、苦惱或失望之中。沮喪、自卑、抑郁、退縮、被動的情緒體驗最終導致這些學生嚴重的自我否定,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而這些情感因素在學生數學學習中又體現出:(1)缺乏學習動機。(2)缺乏學習興趣。(3)意志力薄弱。(4)缺乏成功體驗和自信心。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的數學情感呢?
一、創設愉快和諧的氣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進行認識活動的動力之一
1.熱愛關心學生,培養學習興趣。
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良好的情感,那么他對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就會產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從思想、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尤其是中職學生,他們由于成績差,長期被自卑所困擾,教師應當更多地注入愛的甘醇,使他們的心理保持平衡。教學中,對差生不能歧視、譏笑、挖苦,相反,他們有困難,應耐心、熱情地幫助,如果他們有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應抓住契機及時表揚,幫助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們生活在“希望”之中。一旦教師的真情被學生所理解,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就一定能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因素,產生有效的“正遷移”,變為學習的動力。
2.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引入與所提出問題有關的情景中,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觸發學生認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從而激發學生思維和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如在講數列這章引入我講阿凡提與國王下棋贏江山的故事,以及數學家高斯如何快速計算從1加到100的和。一個故事一個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學習數列濃厚的興趣,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3.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的穩定興趣。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有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成就動機的驅動作用,引導學生經過緊張的智力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取得成功,獲得滿足感和愉快感。首先,要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創設不同情景,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滋味。其次,教師要及時發現并肯定學生的成功。第三,要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獲得成功。教師要給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還要耐心地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二、磨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培養數學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逐步使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勇于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1.適當難度,使學生進入最近發展區。
學習意志總是與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學習內容有一定難度時,才能刺激大腦皮層興奮,激勵學生探索。因而只有選擇適當的教學難度,使學生進入最近發展區,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把教學的難度定在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大部分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或在教師的適度幫助下能夠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體驗到克服困難的樂趣。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突現的。從而使學生增強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逐步形成獨自克服困難的習慣,強化學生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磨煉學生堅強意志。
獨立思考是意志品質中自覺性的具體表現。獨立思考的學生能自主地嚴格要求自己,他們不會盲目附和別人的看法,而能夠經過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因此,積極進行獨立思考是學生意志堅強的一種表現。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他們創設獨立思考的情境。具體表現為:(1)在思維的拐點處不急于點撥,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機會。如在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3x-4<0的解集后提出:若x2+ax+b<0的解集是{x|-4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性格的重要標志,是由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是一種自主、自動化的、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它廣泛地用于學習活動中,體現在學習過程。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參與的學習過程將是盲目、被動的和零亂的。反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品質修養的起點。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不斷引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將有效地提高聽課效率。其次要指導學生適當地做筆記,記錄重要的數學方法、容易出錯的知識和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等。第三,引導學生精確計算,靈活檢驗,提高運算水平。第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克服答非所問的現象。加強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個任務需要數學教師做長期不懈的努力。 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等數學素養。但其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教師只有用真誠的愛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穩定持久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趙文光.《數學素質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郝文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學情感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