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文藝中的舞蹈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如何讓傳統的民間舞煥發新的生機?筆者以一個基層文化工作者的視角,從“挖掘中創新,正確處理好揚棄的關系”、“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打造精品”、“如何讓民間文藝達到一定的廣度”等三方面作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民間;舞蹈;文化;創新
在新時代民間舞的創編中,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無疑是舞蹈編導怎樣對待古、今、中、外的一切民間舞形式,怎樣繼承?怎樣借鑒?怎樣創新?人們的社會生活在不斷發展,民間舞表現的題材也就愈加廣泛,因此要求舞蹈編導的創作手法也要更加豐富新穎。關于新一代編導在新時代的民間舞創編,筆者深有感觸,站一角度表述難以抑制的拙見,以作引玉之石。
一、體現一個“新”字
新時代的舞蹈編導們在繼承和借鑒原有的作品后,怎樣在創作過程中突出“新”呢?
(一)舞蹈題材的選擇。一個民間舞蹈作品的誕生,首先要確定的就是它的主題和題材,而選擇舞蹈題材的關鍵是要符合舞蹈藝術的舞蹈規律——即“舞蹈作品是以人體動作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它可以是一個故事,可以是一種情景,可以是一種形象,甚至可以是一個動作,一段情緒,一種表情……總之,舞蹈要告訴觀眾的事物,必須是能夠出現在舞臺上讓觀眾直接看到或聽到的。
(二)舞蹈動作的考慮。各門藝術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段,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依靠人體動作。從舞蹈作品《百葉龍》和舞蹈作品《金獅呈祥》來看:同樣是民間舞蹈,也同樣運用了民間形式,卻明顯地顯示出了時代性的特征。從舞蹈動作上看《百葉龍》的高潮部分遠遠超出了民間舞的范圍,而編導在整個作品中不離“熱鬧場面”,大膽進行創編,嘗試新的舞蹈語匯,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效。
(三)舞蹈音樂的編配。要說“表演”是作品的靈魂,那么將“音樂”形容為作品的眼睛是再確切不過了。怎樣選擇舞蹈音樂來符合“新時代”的新呢?我縣文藝工作者在實踐中嘗試用現代的音樂去融合民間舞蹈的語匯。如:《岕里婚慶》分別采用了傳統喜慶樂和現代爵士樂相結合的音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成功的舞蹈編導,若要使演員的表演成為作品的靈魂,那么首先要選定“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總而言之,新時代的民間舞創編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的,體現一個“新”字。把中國的舞蹈藝術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這將是中國新一代舞蹈編導為祖國、為人民、為舞蹈事業作出的寶貴貢獻。
二、突出一個“精”字
群眾文化不僅要開展好活動,也要實施文藝精品戰略。打造文藝精品,今天就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怎樣認識群眾文化中的文藝精品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群眾文化已經上升到了文化力的高度。這樣的位置,就要求我們的群眾文化策劃要更加前瞻、活動要形成品牌、內容要豐富多彩、作品要精湛精良。一個不容忽視、不容低估的問題,就是要有群眾文化活動的文藝精品。在這個方面,無論是文化部設立的“群星獎”還是我省文化廳設立的“省群眾音樂舞蹈花會”,“省戲劇花會”,“省少兒藝術花會”等活動,以及創建文化大省的各項方針政策,都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因此,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都必須把創作和打造文藝精品作為我們的一項首要任務。
(二)怎樣打造群眾文化中的文藝精品
就群眾文化而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和建立一支包括群眾藝術館干部在內的能組織、能演出、能創作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辦好各種培訓班,分專業、分層次的藝術研修班、文藝專題研討、高層次的名家講座,有目的、有計劃地為群眾中涌現出的文藝創作人才創造學習、觀摩、深入生活等條件,擴大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建立人才信息庫,為藝術咨詢、藝術創作提供信息參考。
2.善于從群眾中、從生活中發現好的能加工成精品的作品。我們要不斷地從館辦刊物上,從各種文藝演出中,特別是從活躍的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中發現各種適合群眾的、精湛生動、鮮活感人的優秀文藝作品,一旦發現就抓住不放!幫助他們打造精品。
3.要從“三貼近”的要求出發,摸準時代脈搏,深入實際生活,接觸平民百姓積累創作素材,尋找創作靈感,創新表現方法。要經常地深入群眾,真正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創作一批表現對現實的冷靜思考,展示改革開放的宏偉畫卷,謳歌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表現改革者、建設者形象,關注重大現實問題的作品。
除此之外,完善群眾文藝創作的獎勵機制,推動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也是打造文藝精品的一項舉措。再有,要注意并充分運用信息、網絡等高科技手段,創新我們的作品和節目。
三、致力于一個“廣”字
針對“廣”字,筆者就如何有效組織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問題作了幾點思考,并談談有關的建議。
1.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文藝創作的重視。組織舉辦文藝培訓活動。多請專家來舉辦各種文藝培訓班,培訓的流程要包括專家講座、學員交流、學員提問、作品研討及現場點評等方面。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勞動成果,更應努力提高作者創作積極性。每一年度的群眾文藝作品評選活動結果頒布后,應舉辦頒獎儀式,無論省級獲獎還是市級獲獎,獎金、證書、獎品等一定要按時按地對獲獎作者進行獎勵。開闊視野,加強交流工作。辦好內部刊物,打造文藝創作的平臺。無論是省、市、縣區,廣大作者都渴望能有一個陣地來發表作品。
2.創作隊伍的鞏固和發展。文化部門要關心和尊重業余作者,主動熱情地與廣大業余作者聯絡溝通,以文會友。要讓業余作者經常有機會聚會、碰頭,把他們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為文藝創作出謀獻策,勤奮耕耘。
3.經費投入,抓好培訓輔導和展演。開展文藝輔導和展演工作,提高業余作者的創作水平,多出精品,就必須不斷給業余作者“充電”。文藝主管部門必須投入一定經費,通過舉辦業余文藝輔導,不斷發掘業余文藝愛好者及表演人才。
4.加強創作園地建設。創作園地是文藝工作者耕耘的沃土,是他們施展文藝才華的基本平臺,是文藝作者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在把內部刊物作為創作園地的同時,還要輔導各鎮文化站,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學校、企業、社區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舉辦有各自特色的文藝刊物,激活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干勁,為繁榮文藝創作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