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引導他們在實踐體驗中學習和運用英語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以語言表達為載體,注重演說、探說、對話,讓學生將所學主動轉變為表達,更利于其在實踐中增強感知,提高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關鍵詞】學講計劃;初中英語;表達;溝通
我市實施“學講計劃”以來,學生從臺下自覺走上臺前,暢言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讓他們獲得了更多表達的空間。學生主動探學、自愿表達成為課堂教學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課堂更有生機活力。這與新教育倡導的“無限相信學生的潛力”相不謀而合,突出學和講的輸入與輸出平衡,能使得學生在獲得感知體驗的過程中把握知識要點,利于他們主動深化表達運用,形成更為豐富的語言感知,促進知識技能不斷生成發展。
一、預學演說,大膽質疑
先學后教是課程教學倡導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措施。讓學生在自我預學中主動表達自己的感思,能使得他們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更加主動質疑,利于他們在不斷深入表達中積淀豐富語言感知。
新教育倡導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自主預學探知權利,讓他們在主動發現問題中獲得感知。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的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單元導入環節中“Chariti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中,不妨建議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供的四個標志,要求他們就“Do you know the signs?”和“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signs?”等主動演講,讓他們就自己所熟悉的內容主動提出認知感受。同時,建議學生就自己遇到的疑難問題主動提出,像有的同學提出了“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ORBIS doctor’s work?”問題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興趣,也成了全班同學競相搜集相應背景資料的重要問題。這些疑問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參學,能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和生動活潑。在課前給學生更多的演講,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提出自己疑問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認知,幫助他們在深化理解感悟中積累學習素材知識。
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相關的認知知識點,引導他們主動拓展延伸,便于他們在自居總結中獲得感思。多關注學生的疑難問題,建議他們在查閱相關背景資料的基礎上主動搜集整理,讓他們形成一定的感思,幫助他們積淀深厚知識素材。
二、協作交流,自由表達
語感來源于學習認知,形成于實踐運用過程。讓學生在抱團互助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學習機會,能使得彼此協作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多運用協作交流來深化課程內容,使得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表達,讓“學”和“講”在找到平衡點的基礎上相互融合。如,在八年級下冊的Unit 3 Online tours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Learning about computers”教學中,不妨要求學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omputer?”和“Can you tell u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uter?”等進行同桌交流和小組討論,讓他們在彼此協作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形成敏銳的語感。通過協作交流來幫助學生主動表達嗎,讓他們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相互學習,達成高度的一致。
新教育理念倡導讓學生有更多自我探知機會,讓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各自不同需要。給學生創設多樣化的任務,讓他們有針對性根據自己的實力主動選擇應答,能使得他們主動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讓他們有更多的深刻體驗。
三、角色對話,升華感知
學和講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積累和轉化的交融,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獲得深刻感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在主動對話的過程中搜集更多的表達素材,定能使得他們的感知更加不一樣。
運用角色對話,使得學生在自覺模擬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視野思維。如,在八年級下冊的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A When in Rome”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圍繞Daniel和Jenny的對話,就Do you know“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在分別扮演相應的角色對話中找到更多的感知,讓他們獲得不一樣的感悟。同時,可要求學生以此為模板,注重從自己閱讀理解發現中找出相關內容,讓他們在不斷深化感知的過程中搜集豐富素材,定利于他們強化認知。
強調個性發展,是新教育寄予的厚望,更多體現了對學生發展創新的認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定能使得對話轉變為學生自我言說的重要方式,更利于他們主動發揮自己的思維想象。豐富對話交流形式,可引導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運用小品表演、情景再現、討論爭辯等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深刻感知,深化整體理解感知。
總而言之,讓學生在寬廣的舞臺上主動表達,幫助他們在主動表達和自由溝通中強化理解感知,不僅體現了“學”與“講”的平衡,更多彰顯了人本主義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由探學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形成豐富的語言感思和表達運用技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顧新果.給學生搭建舞臺 讓學生展現精彩[J].新課程·中學,2013(11)
[3]劉曉清.搭建平臺,讓學生體驗學英語的快樂[J].山西教育:教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