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內容、模式、及其巧妙利用移動終端上做出突破,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本文首先解讀了微課程的內涵,隨后研究了微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建設,最后探討了微課程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微課;信息化教學;學習方式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背景下,需要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產生、應用微課程,導致新的教學模式產生。如今,微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受到社會的青睞。微課程,能滿足了中職生的學習需求,具有高效、方便和碎片化的學習。
一、微課程內涵
微課程是以傳統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建立發展起來的,它屬于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開展微教學實踐活動主要是通過精心制作、錄制的視頻,通過網上教學方式,特意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
微課程講授的教學視頻、微課件、試題等,這凸顯了教學內容的邏輯特征。一個獨特的微型課程主要是在教學時間、內容、資源、存儲容量、資源環境五個方面。每個微課程約5-10分鐘,抓住了中職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并能滿足中職生在短時間內的學習需求,碎片化學習。微課程增強教育資源的互動,脫離了課堂的束縛,可隨時隨地對要點知識展開討淪、研究。微課程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除了課堂教學外,它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微課程的開發、資源建設
微觀課程的發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處理和原始。
(一)處理和變換,是根據現有的視頻記錄,通過添加字幕、課件、教學反思等形式進行再創作。這種方式能提高資源庫的利用率,并可以節省制作微課程的時間。
(二)原創開發微課程,主要由前期準備、內容設計、資源建設、微學習應用與評價四個部分構成。
1.前期準備環節。(1)微課程主題的選擇。在選擇微課程主題的時候,教育決策行應將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學特定對象、教學主題的普遍性三個要素納入考慮。微課程主題的選擇,要符合大眾的需求,以滿足大眾學習為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微課程的推廣,提高微課程的經濟效益。(2)分析、制定目標。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實現中職生的自身目標。將教學目標分解成子目標,并充分體現在相應的單元微課程。通過實現各個子目標,進而實現學習者的總目標。
2.內容設計。(1)單元劃分。微課程主要借助學習平臺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每屏可承找的信息量少,便于人們學習、記憶知識。因此,將教學知識科學合理的分配到行個教學視屏上至關重要。教教育者需要細化教學知識,并確保10分鐘之內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微課程以重點知識學習為中心,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學生的認知負擔,能夠有效的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質量。微課程要遵循“條理清晰”的原則,促使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2)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發揮教學的價值。教育決策者在微課程設計時,可從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三個方面人手。教學導入、設立問題、解答難點知識、測試練習、學習評價構成了完整的微課程設計體系。微課程的教學導入要干脆、利落,直擊主題,這能夠吸引中職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微課程結尾要言簡意賅,強化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3)互動性設計。互動不但能夠貫穿整個微課程的教學過程,亦可以單獨設立一個學習區域,為中職生提供互動與交流的空間。互動空間的設立,提高了學習者的相互協作能力。
3.資源建設。(1)課件制作。為了提高可見的辨識度,教育者可設置不同顏色、型號的字體。版面色彩不要過多,防止重點知識被“淹沒”。課件的制作應科學合理,課件應突出知識要點,并簡化。(2)習題設計。在微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練習題、思考題,以此強化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微課程練習題要有針對性,滿足學習者訓練的需求。(3)錄制。微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有錄屏、實景等。在錄制微課程的時候,要注重現場的布置,準備好所需的教學工具、資料。錄制過程中,為了確保清晰的畫面,聲音的逼真度……當下,微視頻主要采用攝像機、智能手機等錄制。在錄制視頻的時候,要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錄制的對象等選取設立相應的情景。(4)資源整合。整個微課程由微視頻、微課計劃、微教學反思等組成。教師應善于利用和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為中職生提供豐富的資源。此外,教師還能夠創立微課程學習平臺,通過平臺與學習者交流、互動。
4.微課程的學習與評價。(1)微課程的使用。現今,微課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程扮演著:案例分析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課堂的新型教學資源。另外,也可以把微課程劃分到及時課程的行列,使其成為正式的教學內容。(2)微課程的評價。可依照傳統教學模式制定,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完善微課程的評價機制。
三、微課程的應用模式
(一)混合學習中的應用模式。混合學習指的是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從本質上說,混合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理念。由于微課知識比較碎片化,這就要求教師把每個章節的知識體系分享給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應用,并抓住知識的重心。
(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中的應用模式。網絡環境,提供了一個中職生獨立學習的平臺。自主學習并不等于自由學習,它是指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不受他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人能夠不斷地改變行為方式。教師除了把需要學習的知識以PPT等課件形式呈現出來,還要通過論壇、QQ等工具加強與學習者之問的交流互動,及時解答學習者的疑問。此外,教師應把重點難點問題轉化為課件,及時更新,為中職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學習資源。
四、結束語
信息化教學時代,微課程正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席卷著教育界。對微課程的碎片化和傳播,以滿足中職學生學習的新要求,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微課程應順應時代的潮流,符合信息化教學的要求。我國對微課程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特別是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實踐證明,微課程的開發、利用對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微課程在內容規劃、開發、資源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強、完善,促進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教育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