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法在適應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有著基礎不一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應該使用怎樣有效的教學方法,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對課堂的把控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有效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法;詞匯量;英語學習能力
近年由于高考改革,使得英語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怎么讓學生在高中三年中學好英語,適應新的英語高考制度,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育者,是主導;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主體。因此,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質量都取決于教師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巧妙地擴大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閱讀能力
由于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因此學生英語底子差,英語基本知識的掌握薄弱,而且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等等就成了普遍現象,這就給英語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現狀基本上是教而不受。對于教師所教授的高中英語知識學生不能全部吸收、接受。因為英語基礎差,尤其是對基本單詞和語法知識的欠缺,導致閱讀永遠都是學生的死敵。然而在英語高考中,閱讀又占了相當大的分值。要想解決閱讀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必然是詞匯量的問題。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如果說學好英語像是蓋一座房子,那么單詞就是建起這座房子必不可少的磚,如果沒有這一塊塊磚的存在,房子是永遠都建不起來的。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以前丟掉的磚一塊塊的拾起來。這是一個相當困難和龐大的工程,單詞量的積累不是三下兩下就能提起來的,這需要方法和時間。
一味成批量的死記初中單詞并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學生會很快會因為枯燥而感覺厭煩。因此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酌情找一些簡單的課后小作文或新概念上的小文章讓學生抄在專門的筆記本上,然后讓學生提出不會讀或不認識的單詞,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出的生詞標注音標拼讀并講解全文含義,最后讓其放聲朗讀。目的是讓學生在認識原有單詞的基礎上擴大詞匯量,根據簡單的文意掌握新詞匯的含義。另外,因為基本上沒有不認識的單詞,學生很樂意朗讀他們所熟悉知道的東西,這又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對英語的語感,并且還能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剛開始讀些短篇的文章,小作文,之后可以逐漸增加所讀文章的長度,提高難度。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看英語電影等方法擴大詞匯量。
二、機智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能力,寓教于樂
學生是英語語言學習的主體,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學生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自主的動起來,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好勝心,興趣和愛好,把所學內容用多種練習方式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人間的思想情感不甚相懸,但也不會全然一致。”教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應根據學生現有能力,因材施教,對所教授的內容做出適當合理的安排,把難的東西簡單化,讓學生能看得懂,讀得出,這是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前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自己能學的懂的英語自覺的進行學習。 學生愿意主動學習英語了,整個課堂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 分角色朗讀課文、語法內容當中或例句旁邊配相應的圖片,是最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另外,讓基礎好的學生限時掐表快速讀文章,也是不錯的辦法。要學生主動學,定期的小測驗也是必要的,一方面增加做題的量,一方面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的好勝心也能促使其不斷進步。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學生要把他們以前不好的學習習慣改過來,要學生多張嘴,多動手才能有所進步。
三、靈活地增加翻譯練習,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已經對英語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學中可以適當的增加點翻譯練習。翻譯是一種復雜的認知現象,是一種細致的思維活動,需建立在理解句意、語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出英語的意思。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對于做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before和after在英語教學當中可以做連詞講,意思分別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也可以做介詞,副詞等,但含義不同。
1. I will tell you after they leave.
誤:我會告訴你,之后他們離開了。
正:在他們走之后,我會告訴你。
分析:after在句中做連詞,意為“在…之后”,做副詞的時候,意為“之后”。
2. She said she had never spoken before an audience.
誤:她說她從來沒有演講過之前,一個觀眾。
正:她說她從未在大庭廣眾講演過。
分析:before在句中做介詞,意為“在…面前”,做副詞時,意為“之前,以前”。audience是集合名詞,所以an audience不是指“一個觀眾”,而是指一群觀眾。
翻譯,不是簡單的把所有單詞意思拼接在一起那么簡單,也不是知道了每個單詞的意思就一定能正確理解一句話的真正含義。學生在理解句子、段落和文章時,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即是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注重細節,這需要教師在平時做題的時候注意積累學生易錯的點,進行反復練習,改正并增強翻譯的能力。對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的正確推敲和理解,有助于在高考英語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中,教師需要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各種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素養,真正做到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需要一線英語教師不斷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尋求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高中英語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劉曉紅.《英語教學方法淺析》
[2]趙霞.《身臨其“境”,讓課堂成為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