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近幾年歷史高考試卷中看,主觀題和客觀題的出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呈現出了逐步西化的趨勢。老師授課應該和高考趨勢聯系在一起,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用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為此,本文主要從高考發展的角度談一下不同版塊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考趨勢;歷史教學;教學方式
高考中對歷史學科的考察,不僅僅考察學生對書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更主要的是設置歷史情境,考察學生對歷史事件總結概括的能力、將不同時間的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的能力,分析歷史事件發展的原因及結果的能力。從這種趨勢中看,高考更加側重對學生能力的考察,為此,高中歷史老師需要轉變歷史教學模式。
一、中國古代史教學
首先是中國古代政治史方面。高考出題一大特點之一便是給出一段歷史材料,根據材料提煉知識點,開闊思維,進行答題。為了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從容的應對各個題目的變形,高中歷史考試在每個板塊講完之后,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了解早期中國各個時期的政治制度,例如:夏商西周的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的演變特點,秦至清時期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萌芽、確立、推翻,秦朝、西漢、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央和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中國古代經歷的世官職、軍工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選官制度演變,以及古代的監察制度的發展演變。
然后是中國古代經濟史,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史從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均田制,體現從私有向國有的轉變;中國古代經濟形態從奴隸制經濟到奴隸社會經濟,從封建經濟到封建社會經濟;中國古代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等。
最后便是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漢代出現了新儒學、以及后期的宋明理學、明清的儒學思想,每一時期的發展都有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析好作品風格,人物特點。
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分清各制度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描繪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各制度的特點,讓學生了解每一種政策、制度的特點,真真正正做到無論考察形式如何變化,都可以明確的說出這是哪個時期的何種政策。
二、中國近代史教學
中國近代史主要是指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1840-1949)期間,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讓學生圍繞兩條線索學習:其一,由于外國列強兇野蠻入侵,導致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二是由于國家不斷衰落,中國各個階級開始了救國存亡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推動中國逐步向近代化前進。
在學習列強入侵我國時,以PPT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每場戰爭的背景、結果、影響、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分析列強侵略中國的趨勢、日本對中國的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日本侵華過程中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等),中國反帝反封建運動中的開眼看世界、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等。
在這種有線索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嚴格按照線索教學,用線索將各個事件聯系在一起,這種線索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整體有充分的了解。
三、中國現代史教學
中國現代史是指新中國到現在這個階段。在這個模塊教學中,老師可以將中國現代史分為兩個版塊:新中國的政治建設、新中國的外交。在中國政治建設這一版塊中,可以從年代入手,如五十年代:民主政治方面: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共八大的良好開端;新時期的政治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制度的恢復和發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新中國外交這個版塊中,外交方針在五十年代表現為: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另起爐灶;七十年代表現為:和其他國家積極交往;新時期表現為:以聯合國為中心,支持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地區性的國際組織、不和其他國家結盟。
高中歷史老師在講中國近代史時,可以借助中國拍攝的七八十年代的影片,從影片中體會中國的變化,這個時期是和學生最接近的時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老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分析中國當代發生的歷史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還能了解其他學生的想法,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四、外國史教學
在講授外國歷史的時候,老師需提前給學生講好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外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方便學生了解各個事件發生的導火索。除此之外,學生經常看到一個關于外國史的材料題,感覺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歷史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多采用材料題作為例題講解,教導學生在做題時要分段分層、標題化、序號化。例如,一道高考真題: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中發言說:“諸位知道媾和與開戰的權利是由國王掌握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這表明在當時的英國?再做這個題目時,按照劃分段落、序號化、標題化的形式,分析出試題的考點在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定”,如此,就可以分析出題目應該如何解答,也就可以明確出答案。因此,老師應該多多用這種資料題講解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考歷史發展的趨勢更加西方化,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分析能力,純粹考知識點的出題方式已經非常罕見。高考歷史主要分為四大模塊,老師應該注意模塊教學,讓學生真正梳理好每個模塊的知識點,建立好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高考戰場中能夠從容的應對各個題型、各個題目。
【參考文獻】
[1]饒玉珍.從高考發展趨勢談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01:8-9
[2]雷登輝.從高考發展趨勢談高中歷史教學方式[J].新課程(中學),2013.03:12
[3]王垚.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必修I教學中的運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