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提出了綜合實踐中提升和巧用藝術學習的原因和方法。
【關鍵詞】綜合實踐;藝術學習;方法
一、綜合實踐的含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認為研究性學習顧名思義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的“研究性”課程,理性思維應得到充分體現,比如研究方法的學習、研究過程是否有條理、研究方案填寫是否規范……由于目前這門課程的內容比較開放,很多學校又沒有專職教師,于是學校往往會安排理科教師教授這門課程,這些老師則根據自己的特長,更多地把科學、技術、數學等課程或主題整合進來。
三、為什么要在綜合實踐中提升藝術學習
筆者就是一名典型的兼職教師,我主教小學信息技術,兼研究性學習。近幾年,在信息技術領域,“STEAM學習”被廣泛提起。“STEAM”是指:Sience(科學)、Techm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學)、Art(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這五個領域,而“Art”是近幾年剛剛被加入進去的。因為藝術被證實可以培養人的創新性思維、適應性和其它問題解決技能。STEAM教育主張讓學生在一個多學科和跨學科的學習背景下看待人文和藝術活動,并且打破傳統上在不同班級和學科之間存在的壁壘。
四、如何在綜合實踐中巧用藝術學習
1.藝術感素材激發探究欲望
研究性學習主題活動有多個階段,相應的階段有相關的課型。我們可以從不同課型中教師提供的素材上下功夫。
在選題指導課中,教師往往會提供與此次主題相關的素材。這些素材不求豐富,但求引領、啟發的作用,要給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如果這些素材更富有藝術感、視覺沖擊力,那么學生的興趣更容易被激發。相比較于圖片、文章、新聞報道這樣的靜態素材,廣告、音樂、海報、電影片段這些多媒體素材則更有優勢,只是需要教師備課時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方案制定課、問卷設計指導課等課型中,教師往往會提供一個相對規范、有指導意義的表格或文檔讓學生去填寫。和學生溝通下來,筆者發現,在這個時候學生往往覺得手足無措。不少小組因為覺得填表、寫實驗報告太過枯燥,會直接跳過這個環節去做研究和準備成果匯報。原因在于他們無法提起興趣去看和填,更不能理解方案的指導意義和報告的總結意義。
2.增加欣賞知識構成的機會
由于課時緊張,筆者看到很多教師往往會將很多信息一股腦灌輸給孩子,然后讓孩子在自己可以理解的范圍內或關注點上展開研究。但是真正能讓孩子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很少,啟發性不夠導致后面學生對課題的專注力不夠,經常半途而廢,成果匯報的創新程度也不夠。STEAM早期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比如給學生看數學概念如何嵌入到藝術品和鑲嵌畫中;在基于項目的工程中讓學生了解家居用品結構和常見工藝;一個化學專業的學生通過穆迪水墨藝術演示他對科學的理解。
3.請藝術老師參與指導建議
剛才筆者提到,藝術老師往往對理性思維過強的學科望而卻步甚至嗤之以鼻,讓更多的老師走近綜合實踐、了解甚至參與進來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
我會常常把他們擺在“專家”的位置,詢問他們的意見,比如主題的選擇如何更接地氣、更受學生歡迎;匯報的形式中學生用到了美術、音樂的技能,我該從哪些方面評價;如何更好地整理、收藏學生的作品等。他們也很樂意與我交流想法,有時會來聽課,甚至擔任學生成果展示的評委。
有的“挑剔”的藝術老師,會指出很多讓我們有點“尷尬”的問題:教師的語言太理性,不夠兒童化;研究形式太過枯燥單一,讓人沒有躍躍欲試的沖動;負責成果匯報的小組代表吐字發音不夠標準、語音語調不夠吸引人;組內有藝術特長的孩子沒有認真參與研究、發揮特長;成果匯報的形式可以更加生動有趣,甚至可以搞成小晚會、小畫展;有沒有勇氣接受更多年級、班級的同學為你們的研究成果投票……當學生的努力得到重視,即使不是好的評價,也會起到激勵的作用。在倍感壓力的同時,孩子們和我一樣非常感動,我甚至感覺不是在上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真正的課程融合!
4.成果匯報的藝術層面評價
筆者發現,高年級的學生成果展示形式多以ppt匯報、遞交實驗報告為主,而中低年級的孩子則喜歡融入更多的藝術形式。究竟哪些形式可以被用在成果匯報中呢?以下形式僅供參考。
美術領域包括:繪畫、手工、設計、攝影等;音樂領域包括:小品、詩朗誦、快板、三句半、演唱、舞蹈、手語操等;信息技術領域:動畫制作、采訪音視頻剪輯、游戲創作、網站、機器人技術等。既然形式可以這么多樣,那么評價的指標就不能千篇一律,因為藝術審美是一個主觀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等多維度的評價是需要的。評價指標也應做到開放,不能過多關注作品本身好壞,而應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對研究過程中孩子的行為、情感情緒、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多做評價。我們要多鼓勵高年級的孩子豐富成果匯報形式,在匯報中交流情感,體驗成功。
在綜合實踐中提升和巧用藝術學習,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或許這只是一種嘗試,或許將來會得到更多一線教師、專家的認可。在這里,筆者要強調的是,提升藝術學習并不是教孩子玩花樣、玩噱頭,更不是要從主題上就往藝術傾斜,而是發揮藝術的感染力,扎扎實實做在研究的每一階段。我們不盲目追求主題的新穎,只求關注孩子興趣和需要,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孩子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架構,能夠獨立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自信的、充滿朝氣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