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從需求角度,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管理,并以此為基礎推行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需求和教師的教學良性互動,改變護理教育傳統的“基于教”為“基于學”,促進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內生動力。
【關鍵詞】需求管理;行動導向;內生動力
近些年,由于高校的擴招以及適齡人口的逐漸減少,職業教育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日趨嚴峻。職業教育要獲得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成為重中之重。行動導向作為德國職業教育采用的主要模式,對培養學生從事相關職業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作用明顯。近年來,很多職業院校相繼將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入實際教學中,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使用的實際效果與引入預期對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一線教學老師,在考慮在授課過程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時,務必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對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優化,使其促進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內生動力,這樣才能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質量。
1.職業院校行動導向教學的發展現狀
1.1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為導向教學法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起源于德國的職業教育,是一種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就護理專業而言,培養護士的核心能力,包括評估和干預能力、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領導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識綜合能力。“行動導向”實質上是一種建構主義學習,將學習目的定位在一個重復發生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經歷了建構—重構—解構的循環過程,在整個循環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習的真正發生。
1.2職業院校實行行動導向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德國職業教育中取得巨大成效與該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密切相關。首先,德國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處于同等重要地位,大多數選擇直接進入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是出于興趣而非高等教育選拔制度的淘汰;其次,德國的基礎教育模式是引導型教育,其目的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幫助學生培養適合其自身的學習方法;最后,德國屬于發達國家,國家的人口和經濟處于平穩發展狀態,整個德國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學生的學習環境比較優越,小班制授課成為常態。基于以上原因,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德國得到蓬勃的發展。
反觀國內職業教育,與德國相比,存在如下問題:首先,職業教育受重視程度不如高等教育,一方面我國教育層次中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沒有形成良性的金字塔結構,另一方面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也不如高等教育,大多數學生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并非處于興趣或者“自己想學”,而是因為中考或者高考選拔制度的淘汰;其次,我國的基礎教育如義務制教育,目前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書本知識應付初高中的選拔,學生大都是被動地填鴨式學習,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后,我國的教育投入明顯不足,整體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導致目前職業院校采用大班授課的現象非常普遍。
因此,機械地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而忽略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必然會水土不服,從而達不到推行的預期效果。
1.3職業教育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現實策略
職業院校在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短時間內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但是通過問題可以發現,這些問題的本質是學生的需求問題:即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要在職業教育中成功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首先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解決學生的需求管理問題,其次是在需求管理基礎上推行行動導向教學的問題。如果學生的需求和職業教育目標一致,那行動導向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和學生的需求不一致,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需求管理和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關系
在經濟學中,需求有兩個基本要素即“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體現在職業教育中就是“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通過需求管理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行動導向教學賦予學生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能力,這兩者是相互聯系的。
首先,通過需求管理,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形成自我學習的內生動力,為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打下基礎,使學習真正發生。
其次,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如何學習的方法論,學生的學習成效得到提高,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新的學習需求,從而推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優化。
3.構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相關策略
通過上述闡述,職業教育要構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涉及職校學生的需求管理和以此為基礎的行動導向法兩個層面。
3.1需求管理層面
首先,統一各需求主體的需求。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屬性,使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時除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還需同時滿足用人單位、家長、學校的需求。用人單位需要技能熟練的畢業生,家長希望孩子有個穩定高薪的工作,學校則希望學生對口就業率高,而學生則希望有個自己喜歡的職業。需求的不統一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教學成效。
其次,要根據職業院校各專業的學習特點,掌握各學習階段的需求變化。以五年制護理專業為例,五年的學習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一、二年級以基礎課為主,三、四年級以專業課及操作技能學習為主,第五年以實習、職業資格準備為主。學習階段的不同,學生的需求也不同。
3.2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層面
首先,在需求管理基礎上做到以活動為導向。當前的職業教育仍是以課堂教授為主,對學生的教學千篇一律。以活動為導向,就是將教學視為一種活動,活動的本質是互動,通過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的變化,讓學生融入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
其次,在需求管理基礎上做到以能力為本位。以護理專業為例,對護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大都集中在學習成績的優劣、護理技能掌握熟練程度等方面。而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所具備的能力是多維的,如問題分析能力、護理管理能力和與病人的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單一的學生評價體系,將側重于成績的評價轉變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
最后,在需求管理基礎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學安排都是從學校需求、社會需求的角度去考慮,大都考慮的是如何教,而不是考慮學生如何學。因此做好學生的需求管理,就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化,使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4.構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4.1需求管理的具體措施
首先,統一各需求主體的需求。具體措施有:①加強招生宣傳推廣,使學生和家長真正了解所學專業的課程內容、就業崗位以及對學生能力、素質等各方面的要求;②建立由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學校共同參與的家長會制度,進行需求交流;③學校建立定期組織學生和家長參與的用人單位參觀制度,通過實地參觀調整各方需求;④完善各方的信息化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時時掌握各方的需求變化。由于職校學生年齡小、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尚處于成型時期,使其很容易受到其他需求方的影響。通過需求統一形成共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根據各專業不同的學習階段,動態掌握學生需求變化。在理論學習階段,分析學生每門課程考核成績的動態波動,協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學習缺陷并進行彌補,滿足其學習需求,同時對學生專業以外相關知識的需求,學校盡量創造條件為其提供學習條件;在操作技能學習階段,根據每名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動態分析,協助學生找到完善技能的學習方法,并對專業以外的相關技能學習需求,學校也盡量提供條件幫其滿足;在實習、職業資格準備階段,及時掌握學生的職業困惑,并對其進行疏導解惑,完善自身的職業核心能力。
4.2在需求管理基礎上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措施
以護理專業為例,首先,完善護士的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其體系應包括評估和干預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領導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識綜合能力等維度,并且針對每一個維度制定細化可操作的標準。
圖:各階段行動導向具體教學方法
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將核心能力各個維度融入不同階段的建構—重構—解構的循環學習活動,并制定相應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具體如上圖:
(1)基礎理論的學習建構階段,通過文獻收集法讓學生收集課程相關文獻完成對課程的預習,通過引導課文教學法讓學生根據獲得的課程信息和自身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學習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的學習重構階段,采取課程階段總結法,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把知識按照自己原先的知識架構和學習方法重構,通過階段性座談以及考核對學生的知識架構和學習方法進行引導,使其能完整掌握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的學習建構階段,可以采取卡片展示教學法,成立學習小組,讓每個組的成員按自己的理解展示理論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采用經驗交流法讓組內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發現自身不足、獲取他人經驗,對自身的知識架構進行新的建構和重構。
(2)操作技能的學習建構階段,可以采取文獻收集法讓學生收集技能資料和視頻,對所學技能有初步了解,采取模擬教學法模擬醫院、病房等護理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采用站點式教學法,在技能課上同時完成教、學、做;操作技能的學習重構階段,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護士、患者等,從各個角度重新構建自己對技能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學習解構階段,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和經驗交流法,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以及經驗交流中,通過以往的教訓經驗并從不同視角對自身的技能掌握進行重新建構和重構。
(3)實習、職業準備階段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法,讓學生過自由組隊,綜合運用學校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共同完成一個護理項目,同時還可以采取經驗交流法,將不同學生在不同的崗位實習中形成的經驗進行交流,最終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徐朔.論“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和原則[J].職教論壇,2007(20):4-7
[2]張瑩.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6.18(12):68-69
[3]鞠永熙,孫峰.護理教育中護士核心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9.5(7):91-93
[4]劉邦祥,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