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是否有效,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是否有效。文章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開展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
在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合作、競爭成為新時期人才的必備的綜合能力,“單槍匹馬”、“固步自封”等成為久遠的過去,缺少合作意識、困乏合作能力,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無以在社會上立足和生存。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教學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經常使用,也讓孩子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而教學中,多數教師意識到合作型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缺少有效性和實效性。為此,探討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實踐意義和重要意義。
一、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小組分組不合理
在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分組教學,而分組一般采用的是就近原則——前后兩排或者同桌一組,教師提出問題,為了方便,要么讓學生同桌討論,要么讓學生每兩排一組,而相互交流。這種分組方法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很難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2.合作時學生的參與度低
在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實踐中,往往發現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討論中,一般是成績突出的作為組長,組長是“代言人”,而其他組員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
如教師給出一個問題:給一些卡片標上號,按照1、2、3、4、5、6、7、8、9的方式標記,再從1、2開始標記,用這種標記法,那么,第109個卡片應該標記為幾號卡片?問題呈現后,教師強調出問題的難度,之后,讓學生討論,而巡視教室里的學生,參與討論并發言的幾乎都是每一個小組的組長,組長的“孤軍作戰”代替了教師的“一手遮天”,學生并沒有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3.教師指導不到位
學生的參與度低,歸根到底還在于教師的指導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督促。例如教師給出問題后,就做了“甩手掌柜”,學生合作不合作、討論與否不關注、少監控,對于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避讓”策略,或者“聽而不聞”、“存而不論”。致使合作教學缺乏有效性,也浪費了時間,更具形式主義傾向。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根據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弊端,把準了“脈”、找準了“病因”,根據“病因”而“開藥方”,則可以“藥到病除”,不至于“病入膏肓”。
1.尊重差異,合理分組
目前,合作學習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也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型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成為有效課堂的主要標志,小組合作不僅提高課堂質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而體現出合作學習的這些優勢,關鍵還在于小組的劃分。
小組劃分,應改變同桌式、前后一組的簡單劃分方法,應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而合理劃分。
首先,為了合作時,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發表意見,不妨根據學生的自己意愿而選擇小組。
其次,應注意小組的流動性。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們往往劃分好小組后,就“雷打不動”、采取“一勞永逸”的方法,小組就不再變更。學生是發展變化的,更何況小學生的可塑性更強,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成績、興趣等都有所提高,在組間的位次、名次都會有所改變,此時,教師應為了激發這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常對小組及時流動,使他們獲得身心的發展和成績的提高。
2.規則合理,提高成員參與度
規則是指在合作學習中必須堅持的規定,一般指在合作時,參與討論的順序的和規則。筆者是這樣制定的:以每組5人為例,第一發言人是5號,第二、三、四發言人依次為4、3、2號,1號組長整合組員的意見和觀點,作歸納性的總結。如果1號學生先發言,其他學生就沒有什么可說的了,讓學困生先發言,給他們發表看法的權利,避免“靜聽”而“逃避”討論的弊端。當然,5號先發言,也不是絕對的,教師可以把誰先發言的指定交給組長,賦予他“特權”,但務必每一個組員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3.巧妙設計合作的任務,促成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的實施,關鍵在于設計的任務和活動。如果問題設計的太難,小學生難以找到討論出所以然,就像上文的第109個卡片應該標記的數字是幾的問題,能找到問題答案的寥寥無幾,所以,讓學生討論也難以討論出所以然。再者,如果問題太簡單,討論也就失去意義,對學生也沒有吸引力和挑戰性。如在教學《分數》時,一位老師給出了情境:一個西瓜分兩半,其中一半是1/2,那么,再將這一半分成兩半,那么,其中的一半,又是多少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看哪個小組先討論出結果。看似合作學習開展了,實則沒有意義,無需討論,不切也沒有討論的價值。
教師應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和合作的任務,使問題既有深度也有廣度,但沒有太大的難度,也不能太過于簡單,應確保問題有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如對于《簡單圖形的認識》的教學時,教師設計的討論性問題: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剩下的圖形是( )邊形?
這個問題的給出后,往往學生滿足于找到一個答案,而合作學習可以相互補充,完善答案。
三、合作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主宰課堂,并不意味了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并不是教師無所事事,問題給出、活動設計好,自己就無所事事,任其學生“天高任鳥飛”,任意學生“海闊憑魚躍”。教師應給以引導和指導,對學生在合作中遇到的問題,應跟進貫徹和指導。
教師不能只關注結果,而應關注合作的全過程,如上文提到的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剩下的圖形是什么圖形的問題,如果教師純粹滿足于答案的完美性、全面性,有三種可能的話,那么,合作學習的意義蕩然無存,是重結果輕過程的典型做法。
小組的劃分和組建,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教師的巧妙引導和指導,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思合作的學習效果,跟蹤調研合作的有效度,小組合作方能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走向高效,構建學生樂學、會學的互動課堂。
【參考文獻】
[1]馬騰飛.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C,2012(11)
[2]鄭軍.小學數學低段教學小組合作訓練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