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緊密聯系”。當今手寫輸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語音輸入也開始走向應用,傳統的打字教學在新的輸入技術環境下,勢必要改變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鍵盤輸入和手寫輸入結合教學,合理增加語音識別輸入教學,同時培養學生對新技術的關注。
【關鍵詞】信息技術;鍵盤輸入;手寫輸入;語音識別輸入;打字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日常的中英文輸入除了傳統的鍵盤輸入外,手寫輸入和語音輸入也已經占據了一定的舞臺。小學打字教學也要順應科技的迅猛發展,做到與時俱進:教學內容在鍵盤輸入之外,還應合理增加手寫輸入和語音識別輸入。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現在的輸入方法主要有:鍵盤輸入,手寫輸入,掃描識別輸入,語音識別輸入等。
現行(傳統)的打字教學內容,就是鍵盤輸入當中的拼音輸入法,它的優缺點大家都很清楚:方法容易,但是拼音和指法必須過關。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水平有限,拼音這一關就難過了。而機械的指法練習,對于自制力弱的小學生來說,則是另一個攔路虎。
手寫輸入的優點在于:只要會寫,就能輸入,現在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應用最多,在普通電腦上,就要利用鼠標來寫。但是鼠標手寫輸入這種方法速度慢,還容易因寫得不好而要重寫,所以只能起補充作用。這種輸入方法基本沒有難度,學生易于接受,也覺得好玩。
智能語音技術被譽為未來信息技術和人機交互領域的十大科技發展技術之一,語音識別技術日趨完善,國外的IBM、蘋果等,國內的科大訊飛、騰訊等,都推出了語音輸入法。語音輸入法只要配備了普通的耳麥,裝好相應的輸入法后,直接像說話一樣就可以輸入了。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實施中切實可行的有:鍵盤輸入,鼠標手寫輸入,語音識別輸入。條件有限的可以教學鍵盤輸入+鼠標手寫輸入,能配耳麥的可以在鍵盤輸入+鼠標手寫輸入的基礎上增加教學語音識別輸入。
二、科學安排教學順序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的觀點認為:未滿足的需求才具有激勵作用。當學生掌握一種輸入方法之后,他輸入的需求已經滿足,學習的動機自然會下降。假如這時再提出其他的輸入方法,除非這種方法進步很多,有趣很多,否則學生學習的動力可想而知,學習效果自然也就差強人意。
鍵盤輸入,手寫輸入,語音識別輸入這三種方法的學習難度依次降低,但是上手的難易程度則正好與之相反。結合上述觀點,教學的順序應該是先教鍵盤輸入,中間可以適當穿插手寫輸入,最后教語音識別輸入。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語音識別輸入有趣又簡單,而抗拒對鍵盤輸入的學習。
三、改進打字教學策略
雖然語音識別輸入的門檻低,方法簡單,輸入速度快,但是在近幾年中,鍵盤輸入還存在一定的需求:不可能每一臺電腦都配備耳麥。所以傳統的打字教學不能放棄,但教學方法有必要進行改進。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漢字輸入(打字教學)這一教學內容,貫穿了小學、初中、高中整個過程。所以在小學階段,我們完全可以將對學生的要求放低些。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降低學習目標:我們的教學是打字教學,而不是打字員培訓班,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能應付日常使用就足夠了,速度要求完全可以放低些:三年級5個字每分鐘,四、五、六年級每年增加5個字分鐘,到最后六年級就能達到20個字每分鐘。這樣不以“快”為目的,學生練習時就會更輕松,掌握方法時就可以更扎實。
(二)學習初期降低指法要求:初學時指法不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手指比成人的要短,用正確的指法來輸入,手指就要用力張開,這樣不自然、不舒服的練習,很容易因為手指疲倦而導致厭煩,最后肯定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初期的教學目標定成熟悉鍵盤,能正確輸入中英文,而不硬性要求指法。當然能用正確指法的就立刻能得到老師的表揚,通過表揚引導學生在熟悉鍵盤的基礎上使用正確指法。當教學到一定程度時(四年級以上),有人就會發現有的學生打字非常厲害,老師就引導他們觀察分析為什么能打字快的原因:使用了正確的指法。這時就可以適時引入指法的練習,這樣依靠內在(想速度快)的學習動力得到的效果會好上很多,學生也樂于接受。
(三)結合手寫輸入解決不會的字:小學三年級的識字還比較少,就算是高年級,也會遇上不認識的字,或者是拼音不過關。比如輸入“女生”時,很多學生,誤輸入成了“lv”甚至是“lu”,“柳”誤輸入成了“liou”等等。這時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就會一直卡住無法繼續練習。筆者的做法是適時引入鼠標手寫輸入法,教會學生利用鼠標手寫輸入不會拼的字。這樣只要學生會寫,也可以成功輸入。但是因為用鼠標手寫的速度比較慢,所以只能做為鍵盤輸入的補充方法。
(四)減少單次練習時間:初學時間可以稍微長一些:10至20分鐘,讓學生能對鍵盤有個充分地認識,之后利用每節課的前3-5分鐘練習。這樣將練習時間化整為零,既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時保持精力的集中,又不會因為單次練習時間長而覺得疲倦和枯燥。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每節課前讓學生自己登陸打字系統,每次練習3分鐘,而當老師要上新課,終止練習打字時,學生都還意猶未盡,總是讓老師“等一等”“就快打完了”,練習效果比長時間練習好多了。
(五)延長學習總周期:將打字練習常態化,學習(練習)打字的總周期延長到兩年以上,甚至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這樣雖然單次練習時間短了,但是實際練習的時間會遠遠比傳統幾節課的教學總時間要多得多。同時每次的簡單練習都切實有效,最后的效果自然就很容易出來了。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3年級的學生中,打字最快的已經超過了每分鐘50個字,基本上都能達到每分鐘10個字左右,最差的也能超過每分鐘5個字。
(六)借助軟件縱、橫對比,激發學生動機:現在有很多軟件,例如金山打字網絡版、在線打字測試系統等。這些軟件除了能提供傳統的打字練習、打字游戲等外,還可以記錄下每個學生每次的成績,多次的成績自動生成成長曲線,各類練習都提供班級排行榜、總排行榜等。這樣學生通過一個長期的縱向對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每一次進步,也可以通過橫向的對比,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調動內在的學習動機。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每次學生練習之后,都會看一看自己在排行榜的排名。也總能聽到這樣的話:“看到我的名字啦!”“我超過某某某啦!”學生也總是期待每次的練習打字,期待著取得更大的進步。
(七)合理增加語音識別輸入:語音輸入法上手簡單,經過幾分鐘的訓練,就可以達到很高的識別率(95%以上)。而且輸入速度快,正常朗讀速度都可以識別。當學生掌握了鍵盤輸入,就可以進行語音識別輸入的教學。經過測試,使用語音輸入,學生可以很輕松達到每分鐘100字以上的速度。通過語音輸入,學生既能感受到新技術到魅力,培養他們愿意去了解新科技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對他人對尊重(別人練習時要保持安靜)。在日常生活中,語音和視頻聊天因為方便快捷已經為大家所喜愛,相信語音輸入法也會逐步替代傳統的輸入方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學習手寫輸入和語音識別輸入,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通過三種輸入方法的學習對比中,也能讓學生形成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概念,為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好的輸入方法能將學生從枯燥的指法訓練中解脫出來,還能進一步培養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劉向永,董洪波.英國中小學信息通信技術課程變革述評[J].現代教育技術,2013.01:32-36
[2]李淑君.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生打字技能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4.1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