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數學是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讓學生在生活中、游戲中和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生活實踐;生活情境;動手;發現
數學是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讓學生在生活中、游戲中和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僅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一下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
一、創設生活情境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與聯系。”而現實生活本身猶如一個數學大課堂。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覺到許多充滿著數學因素的內容。教學中融入這些內容,能使學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枯燥為生動地接受知識,進而能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和數學緊密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欲望,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同時,學生在體驗、分析、判斷、理解生活實例中,不斷地學會和積累許多思維方法和數學思想。比如,我在教學生記憶了“時、分、秒”之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小華7:00起床,2分鐘洗臉,3分鐘刷牙,把牛奶和面包一起放進微波爐轉5分鐘,10分鐘吃完牛奶和面包,15分鐘走到學校,問他能否在7:30準時到達學校。通過這樣與實際結合的應用情境,既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時、分、秒”的知識計算出經過的時間,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如何合理地安排時間。
生活缺少不了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和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不斷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發現、思考和認識周圍的世界,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設計數學游戲
愛游戲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根據這一教育學、心理規律,在教學中我尤其注重數學游戲的設計。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把傳授新知識這一環節創設為以“游戲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全班同學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各個程序的游戲活動中。課一開始的“找朋友”活動,吸引了全體學生。我先讓帶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圖形的4名同學到前面來,然后讓帶牙膏盒、魔方、茶葉盒等學具的同學去找自己的“朋友”。同學們既興奮又認真,生怕找錯“朋友”(物體形狀相同的才是“朋友”)。通過交流,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立體圖形的形狀及特點就清晰而深刻地印在同學們的頭腦中了。課上學生“動”了,氣氛“活”了,概念在輕松有趣的過程中也被牢固掌握了。
再如教學“數字迷宮”一課時,我用多媒體顯示“數字迷宮”后,向學生說明迷宮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同時點鼠標閃動顯示。并向學生提出觀察的要求:只要是按照“1、2、3…9”的順序走,從哪個出中出來都對。接著點鼠標動態演示一種走法,學生觀察后,分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在書上畫現走的路線。伴隨著各小組的匯報,我一一進行多媒體演示,展示各種不同的發生過程,完成走迷宮的游戲活動。這樣,利用多媒體鮮明的動態演示,使靜止的事物動起來,使學生觀察有方法,思考有憑借,很輕松地完成了“數字迷宮”的游戲,不僅復習了10以內數的順序,又使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獨立解決了迷宮的路線問題,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實踐證明,這種“游戲式教學法”是天真活潑、好玩好動的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在游戲中動手、動腦、動口,開心地合作,既激發了學習欲望,又學習了知識,理解了概念,訓練了技能,開發了智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三、注重課外實踐
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發現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如教學“生活中的數學”一課時,我先帶同學們去校園里走一圈,在我們身邊找一些數。他們很快地找出學校有64個班,教學樓一層有4個教室,一間教室有4個窗,學校有兩個校門,門口有2棵大樹,每個人有10個手指頭……然后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發現的數字組成加法或減法算式,看誰寫得最多,同學們就很快樂地組著、算著……再如教學“分米、厘米”一課后,我讓學生實際測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寬、高等。有的同學測量樹葉的長、寬,花的高度,硬幣的寬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學竟測量耳朵、眉毛的長度等等。他們并能恰當地使用長度單位,進一步加深了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同時把長度單位應用得更加靈活。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千方百計的融入生活情境,著手于再發現、再創造的實踐,把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關注新課程改革,2009(6)
[2]伍璐茜.中國計量出版社的教育教學文論選,2005(12)
[3]馬鳳霞.小議小學教育中的創新理念.河北行知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主辦,2013(1)
(本文系福建教育學院2015年度基礎教育立項課題《小學數學閱讀與提高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JYYB—20150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