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實現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十分巨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本文首先分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和重要性,然后分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最后研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現狀;策略
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一方面,很多數學發現是源自于生活的,另一方面,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簡化學習難度,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將數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對推動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的重要性
數學來源生活,也廣泛應用于生活實際,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有利于簡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廣泛的應用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數學知識抽象難懂,教學過程又顯得單調而枯燥,因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數學問題轉化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生活化教學正是利用了他們的這一心理,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數學回歸到生活中去。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具體化,簡化了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也豐富了數學教學形式,與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相比,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1.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重在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設置各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探究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1.教師的素質教育意識有待提高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實行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就小學數學而言,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實踐能力。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不少小學數學老師開始嘗試改進教學方法,進行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但這畢竟只是少數,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法有效將生活問題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同時,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老師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相當多的老師固守傳統教學理念,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導致學生的探究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實踐能力止步不前。綜合來說,小學數學教師的素質教育意識不夠,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有待提高。
2.缺乏有效的生活化教學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老師采用“填鴨式”教學,缺少生活化教學的經驗。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數學老師有些力不從心,不知道應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也缺少可借鑒的經驗。同時,現有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效果也并不明顯,主要還是依靠老師設置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教師在教過過程中依然占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
3.學生也不重視生活化教學
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加上學校、老師和家長施加的的壓力,甚至以考試成績的好壞來定論學生的好壞,家長更是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學生關注的更多的是學業成績,而不是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形式,無法從根本上認識到數學生活化學習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創設生活情景
老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學,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需要數學老師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發揮主動能動性,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體會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善于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比如,在進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可以生活中常見的“乘坐公共汽車的總人數”為例,假如車上本來有18人,下一站下車了7人,又上來了9人,請問現在車上有多少人?如果在下一站又下去5人上來8人,請問還有多少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看似枯燥的數學算式轉化為生活實際問題,一方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又如,六年級的“百分數的應用”一節的教學,可以生活中常見的“折扣”為例開展教學。不少商場在節假日期間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學生也經常見到,如有的服裝專賣店打八八折或六折等活動,有的學生對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不知道打折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師可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情境,自己扮演商家老板,為各種課本作促銷活動,假如語文和數學課本的定價都是10元,語文課本打六折、數學課本打八八折,標出各自的折后價。老師在引導學生將原價和折后價作對比,逐步了解其中的奧秘,認識到“折扣”的數學意義,在日后逛街時可自己算出折后價,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
2.開展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
開展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學,除了要將生活引進數學,還要將數學送去生活之中,讓學生明白,數學源自生活,數學知識也可用來為生活服務。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積極開展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比如數學游戲、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上述折扣的教學時,可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一人扮演老板,一人扮演顧客,老板定價格和折扣,顧客自己計算價格,再與老板的折后價核對,通過這樣的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注意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開展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