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經過精編細選并不斷優化形成的。一直以來,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照本宣科,只注重對考點的教授,從而忽視了小學數學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導致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缺失。目前,隨著新課改程度的逐步深化,社會各界越來越注意到創造性教學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本文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進行了研究,就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教學數學教材;創造性使用;研究
新課改進行以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意識明顯增強,但同時,他們也存在一種矛盾的心理:小學數學教材是很多專家學者共同編撰并不斷完善形成的,一個基層的小學教師是夠具有對其進行創造性使用的能力。通過調查和研究,筆者對如何創造性的使用小學數學教材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提升其深度與廣度
小學數學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資源也是最重要的資源。只有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探究,充分了解教材的內容,擴展其深度與廣度,才能夠挖掘出教材的內涵,實現教材的創新性使用。
1.1挖掘數學教材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小學生已經擁有一些實際的生活經歷,并且在生活實踐過程中他們形成了一些“經驗”與“概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小學數學老師能夠激發起數學知識與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形成“經驗”與“概念”,那么必定能夠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比如,在教授學生如何認識“秒”時,數學老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實際的鐘表,讓學生們找出其中哪一個指針是秒針。然后讓學生看秒針的走動過程與走動頻率,用“默念滴答”或者“拍一下雙手”等方式來體驗“一秒”所代表的具體時間長度。最后讓小學生通過對秒針與分針之間的轉動速度,向學生提問:“一分鐘等于多少秒?”加深學生們對“分”與“秒”度量關系的認識。另外,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運用“默念滴答”的方法來測算自己跑一百米大約用多少秒,幫助學生形成脫離鐘表后的時間觀念。
1.2挖掘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材雖然是最基礎的數學教材,但是其中也蘊含了非常多的數學思想,比如類比西鄉、化歸思想、極限思想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等。教師要深入挖掘這些思想并對其掌握,才能夠將其科學、靈活有效的運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比如,以36×25這一計算為例。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有兩種算法。①36×25=9×4×25=9×100=900;②36×25=36×5×5=180×5=900。這兩種計算方式都是正確的,也都比較簡便。但是通過更為深入的觀察和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用②式計算的方法明顯沒有①式簡便。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其思維擴展。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教材中每一塊內容都蘊含著不同的數學思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有意識的進行創新性教學,使學生接觸到豐富的數學思維方法。
二、充分分析教材,使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靈活與多變
2.1教材內容表現形式靈活多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采用動漫、視頻、名人典故等多種形式來表現教材的內容,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在教授“體積”這一概念時,教材中設計的是像兩個相同的杯子中放進土豆與石頭,使學生查看杯中水面的具體變化情況。對于這種無趣的實驗,學生沒有絲毫的興趣,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運用創新性教學的方式,老師可以以著名的故事《烏鴉喝水》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烏鴉喝水故事的視頻或者直接在課堂上做相應的實驗。最后當瓶中的水冒出瓶子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向瓶子中填入石子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呢?通過這種方式,不但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加深了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的理解。
2.2將教材內容用進行動態的呈現,使學生直觀的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材中設計的內容是固定的,但是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兩者無法進行很好的匹配。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科學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類比教學法等等,讓教材中的固定內容動態的展現到學生的面前,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長方體的特征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對長方體進行分解演示,使學生能夠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長方體對棱長度相等,對面面積相等的特征。
三、使教材內容緊貼生活實際,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及挑戰性
隨著教材內容的多次改版,其理論性越來越強,但同時逐漸脫離實際生活的特點逐漸顯現,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數學教材內容生活化。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實例來呈現相應的數學知識,提升教學過程匯總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加深學生們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教授“打折”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教學情境法,讓學生想象生活中都有哪些場所會經常進行打折,并且都有哪種打折方式。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積極性,而且提升教學的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程度,而且也要注重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整個過程。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思維方式的培育,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俞英.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創造性處理小學數學教材舉隅[J].青年教師,2012(03)
[2]王輝.基于小學數學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