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設情境是運用多媒體、角色道具等手段,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更有效的一種方式,因此,語文教學尤其應該重視巧置各種情境。
【關鍵詞】創設情境;語文課堂;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充滿文學色彩與藝術魅力的學科,它的呈現應該是多姿多彩、充滿誘惑力的,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迅速地走進課堂,品味語文的真正魅力。而呈現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創設情境。情境,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培養學生學習和取得更大成績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一種精神振奮的、生機勃勃的‘情調’,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應丟掉課堂教學那冷冰冰的知識,巧妙地創設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動,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要做到“巧入門”,巧設情境,讓學生迅速融入課文特定的故事情境中去,使教學事半功倍。
一、運用媒體,直觀課文場景
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恰當運用媒體,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生動地學習。
例如教學《葡萄溝》一課。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是利用陰房來制作天下聞名的葡萄干的,陰房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陌生,風干的制作方法也很新奇,如果單純靠老師用語言來描述維吾爾族老伯是如何一步步制作葡萄干的話,估計會花相當大的力氣,而且會吃力不討好。我采用了電腦播放實況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接觀看維吾爾族老伯是如何巧妙利用陰房的特點來制作出美味的葡萄干,這樣的直觀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學生一下子就了解了這種制作葡萄干的巧妙方法,從而對勤勞聰明的維吾爾族人民產生了敬愛和欽佩之情。
二、運用道具,巧置角色扮演之境
角色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的活動,因此利用角色效應,讓孩子扮演、擔當特定的,而又是與教材相關的角色,是很有意義的。角色的出現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更為貼近,讓他們以特定的角色去學習教材內容,或朗讀復述,或報告見聞,或演示操作,或描畫表演,或主持裁決,都促使學生帶著情感色彩去學習。活動中孩子擔當、扮演“他角色”的新鮮感與情感體驗,使孩子們興奮不已。兒童在情感趨動下,主動投入的那種“力”,幾乎是無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邏輯的、抽象的符號化了的內容,一下子變得那樣生動、形象、真切。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轉換所產生的積極結果。學生的學習也會因罩上濃厚的情感而煥發出生動的光彩。
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我先用動畫讓學生直接感受小動物門比尾巴的有趣比賽,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后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小猴子、小兔子、小狗、孔雀等等,進行角色表演,展開全班性的比尾巴大賽,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非?;钴S,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角色表演時,扮演小猴子的孩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扭著身子,大聲地說:“猴子的尾巴長!”扮演小兔子的小女孩一蹦一跳的,翹起自己短短的“尾巴”,說:“兔子的尾巴短!”扮演紅雀的小女孩展開著自己制作的“彩色尾巴”,驕傲地昂著頭,說:“紅雀的尾巴最好看!”
角色表演結束的時候,孩子們都還意猶未盡,仍然躍躍欲試,這時,我順勢提出拓展作業:“回家后觀察一下其他小動物,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的尾巴非常有趣?”這個作業一布置,孩子們都興奮地討論起來了,在這樣的氣氛下,他們的作業完成得非常成功。
三、巧置情境,激發感情朗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一大重點,我們希望以讀促讀,以讀感悟,而在課文教學中,感情朗讀的指導往往是教師的一大難題,老師們往往為學生的拖音、唱讀、喊讀、死氣沉沉地混讀等頭疼不已。其實,只要老師們牢牢記住,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激發出來的,而感情是朗讀必不可少的,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是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好方法。
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中,反動派抓捕李大釗的場景非常具有沖突性,很值得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反動派蠻橫無理、粗暴殘忍的性格特征與行為特征,然后進一步感受李大釗臨危不懼、勇于為革命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因此,我先播放了介紹李大釗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然后以一段充滿槍聲、紛亂的腳步聲和喊叫聲的音頻引入朗讀環節,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我”、李大釗和幾位反動派,展開對話朗讀。由于前面的情境鋪墊很到位,學生一下子就把握住了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很好地朗讀了出來。
從以上幾點來看,在老師巧妙設置的情境中,課堂內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課堂內外溝通,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語文課堂教學因之而愈顯生動,語文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
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置情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促進他們在生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能動自主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較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169
[2]龐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藝術[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6月第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