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想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去,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應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讓學習成為個性化的過程,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自我,從而讓他們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飛揚。
【關鍵詞】閱讀;自主;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飛揚。
一、鼓勵質疑,引導討論
在教學中讓討論成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它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投入自主閱讀的實踐,還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迸發。課堂上想要讓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那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啟發,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
如在聽《掌聲》這課的教學時,教者就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掌聲有什么用?”“什么叫猶豫?”“英子為什么猶豫了一會兒,走上講臺?”“為什么同學給英子掌聲?”“英子得到掌聲后,心情怎樣?”“兩次掌聲有什么不同?”“英子的心理起了什么變化?”第二步,引導學生對前面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對如:“什么叫猶豫?”“英子得到掌聲后,心情怎樣?”一些簡單的問題梳理后他們就自行解決;對如“掌聲有什么用?”“英子為什么猶豫了一會兒,走上講臺?”“為什么同學給英子掌聲?”“兩次掌聲有什么不同?”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就引導學生把它們列為討論的重點問題。第三步,放手給學生圍繞上述幾個重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合作探究,互相評議,老師就因勢利導,相機點撥,讓學生在自己的討論中解決問題,自悟情感,升華主題。問題往往會在討論中越辯越明,討論不僅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還可能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產生新的認識和看法。
以疑為起點,以思為核心,學生在不斷的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交流,獲取情感體驗。閱讀產生疑問,正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主動探究,深入發展思維之際,所以訓練學生生疑、質疑、釋疑,引導課堂深入討論,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自主意識。
二、尊重感受,激勵思維
在教學中要呵護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獨特理解與感受。“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萊特”,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有差異,面對同樣的語言材料,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去品味、體驗課本,這時,他的心理產生獨特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這一點,重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積極地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展。
在教《趕海》一文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是小螃蟹用大螯夾住了他的手。”這句話中的語氣詞“哎喲”,大家讀得特別起勁,但是卻不盡相同,原來有的小朋友認為小伙伴去海邊就是為了抓東西,既然抓住了螃蟹,那當然是高興的,所以應該讀得高興,但有的小朋友則認為小伙伴在抓東西的時候根本沒想到有東西會夾住他的,現在小螃蟹冷不丁地用大螯夾住了手,肯定疼,所以應該讀出疼的感覺,還有的小朋友則認為小伙伴感覺有東西夾他的手,疼得肯定會把手伸出水面,一出水面發現是小螃蟹的大螯夾他的手呢,那他肯定立馬轉為很高興,所以這個“哎喲”這兩個字是有變化的,前面一個字應該讀出疼,而后面一個字應該讀出高興。面對學生的爭論,我都給予了肯定,告訴他們可根據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想象去選擇讀法,并鼓勵他們在以后的閱讀中多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
要使學生對閱讀文本有獨具個性的闡釋,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多維的、能自由表達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傾吐出來,鼓勵他們不唯書,不迷信教師,敢于標新立異,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這樣才能很好的激勵學生思維,從而使每個學生的才華都能夠得到施展。
三、營造氛圍,激發潛能
在教學中要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發展個性是以寬松民主的氛圍為前提的,因為只有寬松的教學氣氛,融洽的教學情境,才能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在教《猴子種果樹》一文時,進行到本課最后一個環節,分角色朗讀:請小朋友自己來選擇角色,喜歡扮演哪個小動物就讀哪個小動物的話,然后以小組的形式來練習講一講這個故事。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炸開了鍋,小朋友們紛紛爭搶自己喜歡的角色,遲遲不能進行小組練習。但是我卻發現有一組的小朋友已經選準了自己要扮演的角色,開始練習了。于是,我走過去問這組小朋友:“你們的角色是怎么安排的?”其中一人忙搶著回答:“我們倆讀旁白。”我接著問:“那你們都喜歡讀旁白嗎?”一人說喜歡,另一人說他喜歡讀烏鴉,可是組里另一個小朋友也喜歡烏鴉,而且感覺他比自己要讀得好點,就讓給那個小朋友了,我立即在班里大聲地表揚這位小朋友的“大氣”表現,而且鼓勵大家向他學習。班中漸漸安靜下來,沒過多久,每組的小朋友都很快進入了角色。在這場沒有老師指定角色的故事講解中,他們的每一組的表現都很棒,甚至很多小朋友的朗讀表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是發展個性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把學生的潛能比作氣體,你給多大的空間,它就有多大的發展;如果把學生的個性比作晶體,那么每人都具有自身美麗的棱角,但是,個性棱角的發展需要自由和適宜的環境,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主動為學生提供嘗試性學習機會,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用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自我、展示才華,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