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化英語語感的認知,課內課外探索多元有效的語感訓練途徑,充分發掘語言訓練范式,發揮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先天優勢,強化語感培養,貫穿于英語教學與活動的各個環節,為進一步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語感;語感訓練;語言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感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語言模仿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小學生語言訓練到熟練的標志。小學英語教學有它自身固有的特點,模仿其語感便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小學生英語說得好,聽的理解力就很強,今后的語言表達就會流暢、反應迅速,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尤其注意對小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
一、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現實的英語教學中,對小學生語感的培養,在小學學習語言的優勢期,在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但由于語感特征的個體性、動態發展等的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常會使得對實現該目標與評價,無法實現。
1.教育目標設置,往往追求高大上,諸如關注“學習興趣與語感的培養”,看似中規中矩、符合教學大綱,實則空中樓閣;
2.教學目標設計,多為面面俱到,諸如掌握多少英語單詞和句子,進行N人次的交互練習。實際上對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聽音、識音和語言感覺,常常力不從心,有隔靴搔癢之嫌;
3.最終教學目標達成,只為熟練誦讀,對于學習興趣評價是積極參與,語感的評價指標最終流于形式。
二、小學英語語感訓練的策略
1.從初級模仿入手,引導英語語言感受
模仿首先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模仿老師,學生可以掌握語言發音、聲調、節奏韻律,從未知到已知,由陌生到熟練,由模糊到明朗,還可以感受老師的情感語氣,形成自己的發音方式。模仿錄音、多媒體等,還能上升為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不可能抄襲其形,出現雷同,而會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相反,會喚起語感。在兒童學習語言的天生的優勢期,小學生的口語模仿正當其時。模仿還是語言實踐的過程,一次兩次的教讀,語感不是頓時教會的,而是學生通過不斷的聽說讀用英語,有意無意的強化,耳濡目染產生對語感的頓悟,在經常的、不斷的、有意或無意的實踐活動中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語言感受、語言表達的合力,是一個人語言基礎、生活經驗、思想情趣、個性修養的綜合體現。培養語感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具有等效的重要作用。
2.從課堂細節入手,積累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感知力、理解力
(1)用英語教英語。在小學的這個語言高效發展期,母語的抑制與干擾少,用英語教英語,可以占據多重優勢,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堅持以準確流暢、清晰明快、抑揚頓挫的英語口語給學生鮮活、生動的語言,示范語音、語調、輕重音節、失去爆破音發音技巧等,使學生享受到良好的語言熏陶,浸潤在英語語境中。課堂用英語授課,聽本身就是獲得信息的最佳方式,也是語言再現的過程。教師善于組織這些英語學習過的內容,再次呈現,可以過渡、遷移到新的知識點上。持之以恒,學生接受信息不再經過母語的轉譯,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最能提高學習效率。
(2)詞句教學上,強化語氣、語調、神態、動作的模仿和感悟。我們不容回避的是,大多數的英語教師,在學習每一個單詞時,對每個單詞的獨立發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英語句子、交流表達的整體性、流暢性,常常停留在機械的重復上。教師的示范朗讀,目標只是語句的熟練,進行N人次的交互練習,也只停留在語言這知識的記憶、積累層面。再如語調方面,由于漢語的表達調式常常用降調,學生不習慣用升調,學生的英語表達總是有較重的語氣。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適應表達升調和降調。訓練時要讓學生有句子整體語調的概念,而不是一個一個的單詞,缺少對語言表達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的模仿和感悟,也是語感訓練中缺失的一環。
(3)圍繞話題教學,強化語言表達、語言反應。小學英教材以生活話題作為組織教學內容的主線,圍繞話題選擇語言材料和設計活動。話題中提供的對話、短文貼近生活,韻律節奏明快,便于學生朗讀背誦。教師與學生,文本與音視頻,要反復地跟讀比較,才能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
3.從韻律和節奏訓練入手,提升語感
小學英語教材還有節奏明快的兒童歌曲、富有韻味和節奏感的童謠、小詩、繞口令,這些材料結構簡單,詞句反復重復,音韻自然和諧,韻律節奏明快,極容易贏得學生的參與,是練習語音語調的好材料,是語感訓練的最重要一環。這些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詞匯,發展語音意識,提升語感,發展思維能力。韻律節奏能促進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快速運用英語的能力。
4.拓展語言實踐渠道,訓練語言反應能力
(1)創設語言情境,體驗語言。我們所用的教材中有許多貼近生活實際、符合交際原則的題材,如節日、生活、學習、問候、購物、問路、看病等。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些題材,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誦讀、分小組表演。有時還應鼓勵學生不受教材了限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模仿課文的主要句型,自編自演小對話。通過這些對語言功能反復、多樣地操練,使學生盡可能靈敏、準確地感知語言信息,并以此培養學生語感的穩定性。
(2)開展英語活動,訓練語言表達。教材中提供有多種多樣的活動項目,如游戲、調查、講故事等。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引進生動有趣的新項目,開展英語活動課,多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充分發揮學生特長,開闊視野,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促進語言的持續發展。老師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語言拓展。
(3)拓展自我訓練,形成積極的學習體驗。在課外,鼓勵學生結對口語練習,或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聽英語錄音或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讀物、英語動畫視頻,盡可能感受標準英語的機會;參與英語角觀摩,參與英語值日報告,分享英語小故事,有條件的參加E-learning教程、外語夏令營活動,與外籍教師面對面學習交流等。
總之,立足英語教學,教師應充分發掘語言訓練范式,認識到語感對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作用,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先天優勢,強化語感訓練,貫穿于英語教學與活動的各個環節,有意識的對學生加強語感的培養,為進一步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曙光.語用理念下的外語教學.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張東霞.浸入式教學與兒童英語語感的培養.考試周刊,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