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通過德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由此看出德育在中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中學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基礎文化傳遞的過程中同時應重視傳承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的精髓,使學生在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就從中學教育中數學的視角出發,對數學教育中德育的功能進行一些探析。
【關鍵詞】數學教育;德育;功能
引言
數學是初中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擔任著培養學生德育的重要任務。但是部分教師認為數學與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關系甚微,因此在教學中時常忽視德育工作,忽視了德育能力的重要性。其實不然,經分析可知數學中的德育工作是隱性存在的,如:從圓周率、勾股定理中可以為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從幾何圖形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滲透美育等。在這些知識中為學生滲透德育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但是,如何有效為學生滲透這些教育呢?筆者對此就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借助數學歷史,培養科學學習態度
分析初中數學教材可以發現,在教學中隱含大量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師在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之前,首先應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并制定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計劃。然后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進行滲透,從而提升學生科學學習數學的態度。如:以初中數學中的“無理數”這一教學內容為例。
教師在講到這一部分內容之前,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小段相關的歷史:“畢達哥拉斯時代(公元前500年),有一個人名字叫希帕索斯發現了無理量的存在,他發現正方形的對角線與其一邊是不可公度的,根本找不到一把尺子在整數次度量正方形的邊的時候還可以整數次度量其對角線。但是,這一發現與他們畢氏學派的‘萬物皆數’的哲理不同。于是他開始鉆研,又發現除■以外的無理數的存在,這些無理數的出現在很長一段實際困擾著古希臘的數學家。直至19世紀后期,戴德金、康托夫等數學家再次堅定的證明了無理數的存在,才讓更多的人接受并認同這種數,于是我們今天才可以在這里學習它。這是無數數學家智慧的結晶,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應嚴謹認真的對待?!蓖ㄟ^這樣歷史故事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了解無理數的由來與起源,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態度。
二、結合教材知識,提升學生愛國情懷
數學教材中蘊含著非常豐富愛國主義知識,對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初中教學教學中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注意結合教材知識,為學生延伸講解中國古今的數學成就,讓學生在淵源流傳的史實中達成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
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到與“圓周率”相關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延伸為學生講解自西漢的劉備、東漢的張衡、三國時期的劉徽到南北朝的祖沖之等,我國古今多位數學家都對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才得出當時世界最為準確的圓周率。另外,教師可以延伸為學生講解我國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其他國家的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早于其他國家400多年;《九章算術》中提出負數的概念與其運算法則、方程組的解法等比歐洲國家早1000多年;西周數學家尚高提出的勾股定理,當時被成為尚高定理等。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些成就的時候可以延伸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具體事跡,加深學生對我國數學史的認識。同時通過這樣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也激勵著學生的進去精神,有助于完善初中生的人格品質。
三、利用數學實踐,滲透辯證唯物主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利用數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分析、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培養學生客觀評價事物的基本思想與態度。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思考、實踐、證明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并得出知識的結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用客觀的角度認知真理。
初中數學教師在講到數學教學中與“幾何圖形”相關的知識內容時,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梯形等,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動手實踐的作業,讓學生課后準備相關圖形的素材。然后通過折、剪、拆、畫等實踐,實際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通過這樣的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檢驗真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另外,教師在為學生講到“勾股定理”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畫出一個兩直角邊分別為3厘米、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和任意對應3厘米、4厘米倍數的直角三角形(如:直角邊為6厘米、8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約分證明勾三、股四、弦五的規律。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的形式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從客觀事物中發現并掌握規律的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言必有據、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對啟迪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良好品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深研教材借助數學歷史,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其次可以結合教材知識,提升學生愛國情懷;然后可以利用數學實踐,為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受到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德育與智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能珍.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2]陳章蘭.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3.04:49
[3]唐斌祥.初中數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