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是新課改下學科教育教學的最根本要求。學困生作為特殊的學習群體,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培養和引導,進而融入到整個學習群體之中。本文作者從調動有效教學要素的角度出發,對提升學困生學習興趣做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教學要素;學困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群體的實踐活動,是將全體學生整體進步和共同發展作為根本使命。由于學習個體存在智力發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成為教師予以較多關注的對象,也成為教師補差的重點對象。筆者以為,學困生轉化,首先要從思想情感上入手,利用現有有效教學資源,深入研究、充分運用,為學困生學習情感建立奠定基石,進而實現整體進步的教學目標。
一、展現教材豐富生動特點,催生學困生能動學習情感
情感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原動力和思想保證。學生主體發自內心、主動的學習認知、探究解決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是在一定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欲望的激發和驅使開展是進行的。學困生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學習能動性不強、學習主動意識淡薄,對數學學科的探究欲望不濃,求索興趣不高。筆者以為,要想讓學困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就必須讓學困生感受數學教材的“魅力”和“內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深遠的歷史發展特性、豐富深厚的內涵意義、無限廣泛的應用特點等獨特品性,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課件、教學軟件,呈現和展示給學困生群體,讓他們情感上“接受”,思想上“觸動”,內心受到“熏染”,從而由此及彼,實現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情趣,主動學習數學成為內生自覺行動。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教學中,教師利用數學學科悠久發展歷史特點,在講解其相關知識點內容時,有意識的展示和呈現我國古代在研究直角三角形性質,特別是直角三角形三邊性質方面的卓越成就,向他們指出,我國的先民早在西周時期就對這一知識點有了精確的概述,在其我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開頭,就對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形性質進行生動闡述,提出勾三,股四,弦五。而這一提法比西方早了大約五百到六百年。學困生在教師的專門講授中,一方面深刻認識到了數學學科有著這么悠久的發展歷史,同時,另一方面內心產生了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思想上受到“觸動”,從而保持積極向上的數學學習情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
二、彰顯教師情感激勵特性,提振學困生內在學習情感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困生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態,需要兩方面因素的驅使:一是學困生主體內在情感的促動;另一方面是外在的環境和語言的提振。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學生群體有著較為強烈的“親師”情結,比較看重教師對其自身的看法和認定。加之,教師所具有的主導作用,更為決定了教師在學生主體學習進程中需要切實發揮情感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提升學困生學習情感,就必須充分教師自身所具有的情感調動功效,重視對初中生良好學習情感以及內在能動情態的有效調動和激發,利用教師自身教學語言的肯定功效、提振功效,以及觸動功效,在積極的評價語言中,在生動的教學語言中,在豐富的教學手段中,最大程度的提升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感,在教師的積極鼓勵和引導下,形成良好的內在學習情感。如“軸對稱圖形”一節課教學伊始,教師為增強該節課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照鏡子”現象,運用其教學語言,通過“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對稱的世界中,許多建筑物、藝術作品都是從對稱角度考慮,中國的方塊字中些也具有對稱性,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到自然界的美與和諧”等教學語言,向初中生,特別是學困生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使學困生在教師生動的教學語言引導下,在課堂生活性教學事例的促動下,內心克服消極畏懼心理,從而讓學困生產生積極、主動的能動學習情感。又如“平行四邊形”問題課教學中,由于該類型問題是該學期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部分學困生對此解析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在學困生試著解析該類型問題案例過程中,及時的鼓舞學生,肯定學生,對他們的解析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進而提振學困生學習好、解答好數學習題的信心,提升其學習情感。
三、呈現數學問題發展特點,增強學困生主動學習情感
數學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的重要學科,學生學習數學學科,不僅要掌握數學學科的內涵要義,更要的是鍛煉和提升其思維分析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而學困生的顯著缺陷就在于缺少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探知的良好技能。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發揮數學學科在對聯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獨特功效,注重對初中生學習群體,特別是學困生學習群體的訓練和培養,多為他們提供進行力所能及、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時機和渠道,組織學困生圍繞問題解答要求,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分析、動手探究,并在教師以及其他學生群體的引導和帶領下,實現對解題思路的探尋,解題過程的解答,在逐步掌握學習策略,獲得解答方略的基礎上,增強其學習數學的情感。數學問題教學是常見教學形式,教師可以采用以優帶差的形式,組織學困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共同探知其解題思路,教師進行有效指導,肯定學困生學習表現,并對其解題思路進行強調。
以上是本人從調動教學要素方面,提升初中生學困生學習興趣所進行的簡單闡述,還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同仁予以指正點評,進而共同參與到學困生轉化的課題教研中,為學生全面進步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麗.讓自信心點燃“學困生”成功的希望[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19期
[2]何智榮.學校、社會與家庭三結合對學困生的影響及其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