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基礎教育改革業已取得可觀的成績,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從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較直觀三個維度出發提高學生素養和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學案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學案教學;策略
一、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特點及學案教學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中化學新課程體系倡導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科學精神、應用科學知識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新課程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比較合理;二是高中化學新課程保證了基礎性、突出了時代性、體現了選擇性,也就是說高中化學的必修模塊蘊含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是高中化學新課程結合了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恰當的教科書呈現方式;四是高中化學新課程重視科學探究活動,注重科學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五是高中化學新課程聯系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案教學中的學案是由教師設計、師生共同完成的,相對于教案來說,它一種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案。學案是學案教學法的載體,導學是其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整個學案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指導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了解教學內容,并根據其中的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師生共同研習。滿足了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進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化學新課程學案教學的策略
自主研究、學案導學是學案教學法的精髓所在,最近發展區、建構主義、化學學習理論等都是學案教學的理論依據,總的來說,一份完整的選應該包括課題和課型、所教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學習目標、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所教內容的內在聯系、重難點、知識結構、疑點、易混淆點、易錯點、熱點聚焦鞏固練習、課堂小結這些因素。當然,教師在設計的學案的時候不必要求學案包括以上所有因素,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刪,如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心理特點、教材自身的內容等等。此外,學案教學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的應用還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比如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多種電教手段,給學生展示各種材料、圖片等等。
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案教學還沒有普及開來,雖說有的學校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開展了學案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仍然有諸多問題影響著學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如教師的知識面比較狹窄、缺乏專業的業務培訓、在開發問題方面有一定的困難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一)遵循學案設計的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創新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民主性原則、問題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是高中化學新課程學案教學所要遵循的七大原則。在高中化學新課程學案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立足主導的地位設計學案,課上積極施教,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之下,通過層次性的設疑啟發、精講點撥、組織討論等多個活動性的環節,讓學生掌握知識。
(二)明確提出學習目標
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一樣重要,兩者還要相對應。所以,在設計學案的學習目標的時候仍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考慮,并將學習目標設計成具體的學習方案供學生學習,使得學生的思維導向和思維準備明確化。
(三)具體指導學習方法
學法是學案教學的重點,也是學案的顯著特點。在設計高中化學新課程學案的時候,教師要以教材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所要學習的知識的具體類型為基礎去設計具體的、最佳的學習方法,并在學案教學中將這種學習方法展現出來。
(四)落實學習過程
學生的參與性是衡量學案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由于高中化學知識的難度高、深度大、涉及面廣,所以,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除了要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涵蓋全部學習內容、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比如在學習氧化反應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或查閱資料,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氧化物,然后讓學生依據學案預習,課上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教學要點上去。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進行學案教學的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也是影響學案教學的重要因素,對于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學案教學更是如此。所以,在一節化學課之后,教師需要對整節化學課中所用到的學案的形式、結構、課堂效果、學生的反應等多個方面予以綜合考慮,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
三、結束語
學案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一方面,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另一方面,還能夠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關士偉.新課程視野下中學化學學案設計的研究[J].化學教學,2005(11)
[2]楊澤英.學案導學 引探自究——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實踐與體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