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深入理解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不斷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那么,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重視探究學習,轉變學生過于依靠接受式學習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一、教師應該高屋建瓴,把握整體性,注重階段性提升鞏固總結,使學生循序漸進,真正提高學習能力
任何學科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常常會有知識之間的前后關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運用知識。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重視階段性的總結、鞏固和提升,把前一個知識的總結作為下一個知識的開始,把后一個知識點作為前一個知識點的探究對象,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緊湊完整,同時可以不斷刺激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這樣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延伸拓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會不斷完善思維方式,強化探究精神,逐步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設定可行的梯級教學目標,強化對課堂知識的總結、鞏固和提升,可以通過訓練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分點成面,步步加深。教師更要重視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地分析問題,及時疏導思維障礙,糾正思維偏差,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強化其思維品質和探究精神。
二、教師要深入挖掘學科知識內涵,創造生動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動機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深入以激活興趣為出發點,挖掘學科知識內涵,盡可能通過知識的拓展和聯系,把教材知識講透講活;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興趣,把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引導到對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之中,啟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比如,在制取乙烯的演示實驗時,學生通過思考就會提出問題,諸如燒瓶內的殘留物為什么變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質生成?教師就要抓住這個課堂生成的機會順勢啟發:必定會生成新的物質,那么會生成什么物質呢?為什么有這種物質生成?是否會產生影響乙烯純度的物質?怎樣用實驗論證?一些列問題的提出勢必會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由學生設計方案,并提供實驗條件讓大家來驗證。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得以提高,探究興趣也會逐漸濃厚。
三、實現從“讀、聽化學”,向“做化學”、“探究化學”的轉變
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要求實現從“讀化學”、“聽化學”,向“做化學”、“探究化學”的轉變,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誘導學生深入探究。例如:在《化學能與電能》一節的教學中,我除組織學生探究[實驗2-4]外,還要求學生分組完成下列對比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第一組分別用鋅、石墨和銅、石墨作電極,用稀硫酸作溶液構成原電池;
第二組用鋅、鐵作電極,分別用稀硫酸和乙醇作溶液構成原電池;
第三組分別用鋅、鋅和鋅、鐵作電極,稀硫酸作溶液構成原電池;
第四組用鋅、銅作電極,分別插入一個西紅柿中和兩個西紅柿中構成原電池。
進一步要求學生自行自己設計實驗并進行各種嘗試,同時做好實驗記錄。此時,實驗進行得非常熱烈,學生有的探究兩極材料不同的各種現象,有的探究不同溶液的各種現象,有的探究電極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的現象等等。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原電池構成的條件,學生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激烈的思考與交流,總結歸納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四、鼓勵自主探究,發展學生個性
生活、生產實際中蘊涵著豐富的化學現象和科學道理,它既是我們學習的資源,又是我們拓展、利用知識的場所。科學探究的問題來自于對周圍現象的觀察和基于生活經驗之上的對現象的理解;在學生學習了氯氣的性質后,我組織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對自來水的成分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對自來水成分的實驗探究,激起了他們對身邊水環境探究的興趣,他們自主地成立探究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他們深入生活實際,有的探究河水的水環境,有的探究農村井水的水質狀況,有的去參觀自來水廠,學習水的凈化過程,回到課堂他們互相交流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經驗,交流探究的成果,交流探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把課堂所學的探究方法較好地運用到課外,又把課外生產生活實際中有關化學的問題自主地拿到課內來探究,通過研究過程的表述與展示過程,學生獲得了鍛煉自身能力的機會,素質得到了提高。
在新課程教學中,高中化學不僅僅高考必考的一個學科,更重要的是,它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思維的一個學科。探究能力無疑就是化學學科需要著力培養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深入理解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不斷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打破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接受模式和練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從中解脫出來,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把知識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正福.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2)
[2]王賢.高中生化學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
[3]彭瑞科.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J].新課程(教研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