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方面的投入,化學課在高中課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新興的生活化教學方法將生活與化學密切地聯系在了一起,使得化學課程更加靈活生動、貼近現實。筆者分析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生活化教學特點提出了一些優化措施,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問題;優化措施
隨著教育體制的更新,“以人為本”、“高效課堂”被放在了重要位置,這也是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雖然新課改已經實行,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高中化學教師教學模式依然單一守舊,學生往往只是記憶了化學理論,對于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卻力不從心。因此,合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優化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觀念和模式老舊
在教學方法上,許多教師保依據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授課,加上高中學科多、課程緊,進行化學實驗的時間就更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化學器材的專業使用技能指導上只是進行了簡略的演示和解說,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灌輸的狀態,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在教學觀念上,受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化學老師認為高考主要是針對化學理論的考察,并不對化學實驗進行現場考核,從而在進行化學實驗時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平時只選取幾個較為典型的化學實驗進行實踐。而學生作為教育的承接方,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在教學模式上,部分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也沒有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認為學生群體都是大同小異,仍采用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自主性和創新思維的發揮。
(二)忽視“學生主體”
學生是最具潛力的社會群體,其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和思維的創造性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然而現階段很多教師在學生個性、創新發展上的培養力度不足。在教學中引導過度,將自己已知的重點、經驗、觀點直接告知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學習中不愛動腦。并且教師在對化學的教學上仍主要圍繞“應試”進行,對學生化學實踐和化學儀器的運用上沒有深入指導,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思維和技能上的禁錮,忽視了學生這一教學“主體”對化學課程內容在生活中實際運用的掌握。
(三)師生關系過于嚴謹
自古以來,“以師為尊”、“以師為長”的觀念在學生心中扎根,學生一直以來對教師都有著濃郁的敬畏之情,但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生疏。學生對于化學課程內容上的疑惑和化學儀器、材料使用技能上的問題不敢積極提出。而教師在這些儀器使用、化學實驗中也只是簡單地進行示范,沒有重視其中的要點和技能的專業性指導,學生“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現象嚴重。這大大地限制了“化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理念的發揚和專業技能的掌握。
(四)實驗室利用率低
以分散式和集中式為主的傳統實驗室管理模式,是依附于課程內容而產生的,將學生集中在短暫的上課時間內進行實驗,大部分時間實驗室處于一個閑置的狀態,使得實驗課實驗室使用超出負荷。除開化學、生物、物理等專門的實驗課時間,實驗室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閑置的狀態,很大程度上造成實驗資源的浪費。在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下,實驗室功能單一,主要為專門的學科提供實驗場所和器具,學生進行實驗時過分依賴老師的引導,導致實驗效果較低。
二、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優化措施
(一)改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
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教師授課質量、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理解課程內容,做到舉一反三。然而,大多數學生對老師會產生一種本能的敬畏心理,這在無形中樹立起了一道師生關系的溝壑,師生關系得不到協調,課堂活躍度沒有良好的調動,直接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現象。因此,改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是每個教師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要樹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應當學會微笑講課,發揮親和力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這一課題的講解前,教師可以微笑著先向學生提問“在我們研究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同學們眼中的物質世界是怎樣的,同學們可以聯系生活中的現象,給大家談談自己對物質的看法。”微笑講課會在無形中為學生樹立親和的形象,讓學生聯系生活談自己對物質的理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利于學生貫徹“化學源于生活”的思想,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現象,將化學運用于生活,實現課本與現實的結合。
·加強實驗室利用率
一直以來,我國的實驗室管理多以封閉式、專業性、多元化的管理為主,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運用到高校的實驗室管理中。這主要是出于對實驗儀器、實驗材料和實驗成果的保護方面的考慮。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思維的擴展性也應得到加強。教師可以向校方建議建立開放式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針對課堂上沒有完全理解的化學實驗進行再次實驗操作,進一步對已學的化學知識進行鞏固,在二次實驗中尋找不足和突破,加深對化學內容的理解。將閑置的實驗室資源合理利用起來,既提高了學生參與實驗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又提高了實驗室的利用率。但與此同時,還應考慮到實驗中的材料消耗和安全性問題,校方在進行實驗器材的采購時,一般按照每個學期教學的大體使用量做預算。因此,鑒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意見,愿意進行再次實驗的學生出一部分經費購買實驗材料,學校提供基本的化學實驗儀器,在購買實驗材料的時候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在采購的同時為學生講解這些材料的性質、用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等。這樣學生在采購的過程中對化學物質的屬性、適用范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進行化學實驗,可以更快掌握要領和技巧,同時也進一步貫徹了“化學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貼近生活,創設情境
在《Situated cognition and culture of learning》中提出“知識絕不能從它本身所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學習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進行。”拿電影來說,觀眾很容易因為演員營造的氣氛以及精湛的演技,引起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鳴,使觀眾沉浸其中。對于學生而言,教師上課就像一場場表演,如何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同學們的思維隨跟著走,是教師學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設置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帶動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對高中化學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
比如在講解《硫、氮和可持續發展》這一專題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幻燈片,幻燈片中主要展示的是50年前的石雕和50年后的石雕,一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而一個卻是已經模糊不清。在觀看完幻燈片后教師可以向同學提問:“同學們,從這兩張圖片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具石雕變成現在這個模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想法去學習,在學生得出“因為酸雨”、“環境污染的影響”等答案時,教師再結合近50年間發生的如2004年湖北宜都二氧化硫泄露、銀耳變白、毒粉絲等事件,將課本知識與社會時事聯系在一起,不斷開拓學生視野,完善學生在化學領域的認知和運用能力。但教師在進行講解時也應注意對學生思維的正確引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化學本身具備的抽象性和深奧性,要求學生不僅要了解化學理論,更要將理論與化學實驗結合,實現理論與實際的銜接,教師的講解只是為學生理解知識做一個引導,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領悟。實踐能檢驗一切的真理,將理論歸于現實,對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了解以及對待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應變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習完每一章節的內容后,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現象理解化學內涵。例如在完成《化學反應中的熱量》這一章節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試一試生石灰和水在一起的反應,并將一些物品放進去觀察其反應,這些物品由學生自主選擇,但要注意實驗中的安全性,等到下次課上再請同學談談實驗心得。這種教學方法將“題海戰術”轉變為更加靈活化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更為主動地接受新的知識。
三、結束語
在社會不斷改革的今天,生活化教育已經在各領域中逐漸普及。化學教師應與時俱進,將生活化教學融入高中化學中,使教學與生活接軌,善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在進行化學實驗時,除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外,還應注意實驗中的安全性,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高中化學教學高效化、學生學習高效化。
【參考文獻】
[1]郭儒.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現代交際,2016.02:225-02
[2]何雙安.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徑[J].化學教育,2013.04:20-22
[3]頓珠拉姆.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學園,2013.17: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