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物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提出自己的體會:農村中學生物教師應充分挖掘并利用農村中學的地域優勢,生物資源優勢,生產實踐優勢,因陋就簡,揚長避短,無疑會對農村中學生物教學大有裨益。
【關鍵詞】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農村中學因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條件差,加之生物課歷來不被人們重視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對生物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但農村中學也有許多城市學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只要教師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優勢,因陋就簡,揚長避短,無疑會對農村中學生物教學大有裨益。
一、依托地域優勢,上好“室外課”
農村中學多數在廣闊大自然的懷抱中,一出校門就可領略到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教師如能巧妙地結合教學內容,適時上堂“室外課”,會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兩棲動物時,正逢春末夏初。我打破以往只在教室上課的習慣,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小溪邊去上課。我先讓學生在藻類、石頭下尋找蛙卵,進而觀察小蝌蚪,并動員學生尋找不同發育時期的青蛙。并聯系同學們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的《小蝌蚪找媽媽》,啟發學生思考:小蝌蚪從哪兒來,又哪兒去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然會分別想到蛙卵和青蛙。然后,教師對著實物饒有興趣地講述青蛙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生殖等,邊講邊看,邊問邊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自然興致高,效果也就好。再如在《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所涉及的內容中,教材介紹的大多都是本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我在介紹藻類植物時,布置學生事先采集藻類標本,在教學時由學生展示所采集的標本,并指導分組觀察、總結,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苔蘚植物時,由于地錢、葫蘆蘚、墻蘚等都是校園陰濕環境中常見的種類,故可采用提出問題,野外實地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一些觀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同時又能親近自然,了解自然,領略大自然的奧妙和神奇美麗。
二、依托生物資源優勢,進行“直觀”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知識都源于生活。學生在課前感悟生活時,意識中已形成潛在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已不乏片面和錯誤,但教師只要適當加以引導和點撥,即可轉變為學習的新知識。由于農村學生從小就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熏陶,環境中各種動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等無不在他們的頭腦中有著深刻的印象。在課堂上教師如能充分挖掘這些取之不盡的生物素材,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昆蟲時,學生課前已觀察過蒼蠅、蚊子、蜜蜂等昆蟲,他們的意識里已有“昆蟲會飛,會飛的是昆蟲”的萌動。教師在引導學生形成昆蟲概念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會飛的是昆蟲”。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先予以肯定,然后又不失時機地設問:“鳥會飛,也是昆蟲嗎?”學生愕然。然后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蜜蜂和鳥還有哪些不同之處?”學生經過梳理自己的感性認識,馬上想到蜜蜂有六條“腿”,而鳥只有兩條腿。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充分利用課前獲得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在自我糾偏,自我評判中構建了“有六條腿的是昆蟲”的正確認識,同時也實現了學生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這一質的飛躍。再如在講保護色時,結合我們當地夏天螞蚱特別多,許多同學又捉過螞蚱的實際情況。我以此為契機,先設問:“同學們想一想咱們這兒常見的螞蚱體色有幾種?”同學們不假思索地回答:“綠色、土色兩種”。接著,教師又問:“你捉螞蚱時在什么地方可捉到綠螞蚱,在什么地方可捉到土螞蚱呢?”學生憑自己的感性認識馬上說出:“在綠草叢中多綠螞蚱,而在枯草或草少處多土色螞蚱”。這時,教師又不失時機地發問:“為什么在綠草叢中多綠螞蚱,而在枯草或草少處多土色螞蚱?”在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便很自然地將保護色的生物知識融入其中。
三、依托生產實踐優勢,做好“學用”結合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物知識源于生活,用于實踐。課堂上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如果離開實踐將是空洞抽象,毫無意義的。因而,教師在加強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學生和校內外的實際情況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又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啟迪學生在課后實踐中去探究。如學完植物的無性生殖后,我引導學生去自家的果園,在家長的指導下給果樹嫁接。通過親自動手,讓學生自己體會如何選接穗,選砧木,怎樣才能提高嫁接成活率。經過自我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既真正掌握了嫁接技術,又順利實現了書本知識與生產實踐的對接。又如,在講完傳粉的知識后,結合當地塑料大棚內種植西瓜的實際情況,我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大棚內幫家長給西瓜授粉,通過自己實踐一方面學會辨認雌花和雄花,又對人工授粉有了切身的感受。看來,激發和啟迪學生課后去實踐,會使課堂更具開放性,更有利于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又順利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爾東.農村中學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05期
[2]陳露.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探微[J].《中學教學參考》,2016年05期
[3]周玉華.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4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