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具體的一節課為例,從情景創設,小組討論,概念圖歸納等多個方面來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物質跨膜運輸方式;教學設計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總量×學生接受內容的百分數。沒有較高的學生接受度,有效教學無從談起。筆者以具體的一節課為例,嘗試用多種方法,全方位多個角度著力來踐行有效性教學。
1.教材分析
前兩節已經介紹了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本課是在了解前面知識基礎之上,繼續學習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課堂內容的難度其實不大,死記硬背在短期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如果利用有效教學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體驗發現到知識,會獲得更加深刻的記憶。
2.教學策略
創設與授課內容結合度高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導入到正式的教學當中來。給予少量提示,為學生發現知識搭建臺階,再結合小組討論,把發現的原理更加科學的展示出來。利用概念圖,把學生自主發現的知識系統整理出來,使得知識脈絡更加清晰,回顧復習更加方便。
3.教學過程
3.1情景創設
教師投影一幅畫“八仙過海”,詢問關于此畫的相關信息。相傳,八仙自王母蟠桃大會醉別而歸,途經東海,但見白浪滔天,呂洞賓提議八仙各用一種方法過海東游。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各自使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成功過海,傳為一段佳話。同學們仔細分析一下,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老師引導方向有兩個:首先是他們知道海的具體情況,采用一般方法難以直接渡海;其次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特點,“八仙”都有自己的法器,有著自己自身的過人之處,采用了針對性的方法成功渡海。這個結論啟發很大,今天的課上研究的內容和這個就有很密切的聯系。
3.2話題的延伸:第一次討論展示
3.2.1情景轉換
若干小人(各種不同物質)聚集在一堵圍墻(細胞膜)前議論紛紛,探討如何才能進去或出來?要想進去或者出來必須“知己知彼”,請利用課本資料,結合小組的討論完成下面兩問:①閱讀課本上的文字,找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各種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②結合提示,分組討論出該物質因為有什么樣的特點才這樣進出細胞膜的。
3.2.2提示和分組
教師提示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①物質的大?。ǚ肿恿浚?。②物質的溶解性,特別是在脂質中的溶解性。③是否帶有電荷。④是否是細胞內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第一組的同學討論細胞膜和CO2,第二組討論葡萄糖和胰島素(蛋白質),第三組討論氨基酸和入侵的病菌,第四組討論Na+和酒精。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積極引導,使得發言更有針對性。
3.2.3交流展示
每組學生在充分利用課本文字、投影提示、教師、以前固有的知識基礎等全部力量來解決問題后,推薦一位發言人來講出本組的觀點。
細胞膜的特點:磷脂雙分子層的基本骨架,其上有多種蛋白質處于骨架的不同位置,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大多可以運動。
CO2:分子量較小,能從磷脂雙分子層的間隙“擠”進去。
葡萄糖:分子量較大,鑲嵌在膜上的特殊蛋白質協助它順濃度梯度進入。
胰島素:分子量很大,先在細胞內部形成囊泡,在和細胞膜融合排出。
氨基酸:分子量較大,不能“擠”進去,只能借助膜上的載體蛋白質,(在消耗能量的情況下進入)。
入侵的病菌:個頭巨大,能夠在細胞膜表面形成凹陷的小囊,包裹后進入。
K+:分子量較小但是離子,不能“擠”進去,只能借助膜上的載體蛋白質,在消耗能量的情況下進入。
酒精:分子量較大,但是能溶于脂質,可以順利進入。
3.2.4總結歸納
各種物質就像“八仙”一樣,各有各的本領,有直接進出的,有借助膜上蛋白質的幫助進出的,有不僅借助蛋白質還消耗能量進出的,還有要和細胞膜發生融合才能進出的。
3.3繼續延伸:第二次討論展示
3.3.1概念圖提出
前面討論出的各種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各自都有各自規范的名稱和特點,依據課本76頁的概念圖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要求:①增加圖中缺漏的物質進出方式,②增加各種進出方式的特點,包括方向(濃度)、載體蛋白、能量。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完成后請部分小組在實物投影上作交流展示。
3.3.2交流展示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概念圖。進行自由擴散的主要是小分子的物質和脂溶性的物質,進行協助擴散的有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注:其他情況屬于主動運輸),進行主動運輸的主要是無機鹽離子和一些營養物質,進行胞吐、胞吐的主要是分子量很大的物質和結構。
3.3.3總結歸納
概念圖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理順基本知識之間的關系,是新課程下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這一部分內容在教材上也以概念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可見這一部分的確適合用概念圖的方式總結學習,讓學生來自我構建,自我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有效性。
4.教學反思
有效的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而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處處有所體現。和授課內容相關的故事導入,可以充分調動積極性,激發興趣;小組討論展示,可以提高參與,體驗知識發現過程;教師提煉抽象發散延伸,輔助建立概念圖,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有效教學還有很多其他的實施策略,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不同的實施方法,探索有效教學的路沒有止境。
【參考文獻】
[1]許建東.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