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育,也被稱為“造型藝術教育”、“視覺藝術教育”等,不同的名稱體現了對美術教育含義的不同理解。在美術教育的講學中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課程改革的六大改變,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使得美術教育良性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自身素質;改革;發展機遇
“教育”這個詞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我們從小就是在受教育中度過的。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
而美術教育,也被稱為“造型藝術教育”、“視覺藝術教育”等,不同的名稱體現了對美術教育含義的不同理解。以往的美術教育主要指繪畫、雕塑、工藝和建筑四大門類的知識和技法的學習。“造型藝術教育”側重的是以造型元素及其組合規律為主線的工藝、設計等知識和技法的學習,強調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而“視覺藝術教育”的提法超出了繪畫、雕塑、工藝和建筑等傳統美術門類的界限,其學習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有關的藝術作品和現象,強調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的培養。
當前世界的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要調整培養目標,是新一代國民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所必備的素質。其次,要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革,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再次,課程內容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經驗,反映社會、科技最新進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最后,要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等方面發展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在順應改革趨勢潮流發展的同時,如果只單位的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就會不可避免的造成基礎知識技能的難度加大和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培養的結果。所以說,我們在進行教育時不可以太片面的看待問題,要縱觀全局,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我覺得在美術教育的講學中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現今對老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老師在講述過程中需要做到將自己的知識含量有效的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堂不再局限于枯燥的講學,而添加了許多活躍的色彩,這就比較考驗教師的個人素養及其能力的塑造。這也就是現今美術教育的困難之處。
正如我們所知,此次課程的改革要轉變課程的功能:要由單純重視傳授知識轉向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和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這樣做的想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任務主要分為以下六點,也可稱為六改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是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地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以及學生的適應性。從這六點改變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講好課的小范圍之內,他將其引申到課堂之外,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思想活動,實施這六項改變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質量,使美術教育愈加的趨于完善。
雖然先今的美術教育存在著許多不足,但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也面臨著許多發展的機遇。我們可以說目前是中小學美術教育最好的發展機遇。第一,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美術教育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第二,經過20多年的培養,我們形成了一個高素質的美術教師隊伍,為改革提供了人力資源上的保障。第三,國際與地區間的學術交流,使我們眼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開闊,能較為準確的把握外界美術教育改革的動向,借鑒世界美術教育改革的現進經驗,確定自己的改革的坐標和方向。第四,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學科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門類,形式和材料,另一方面,美術學科內部各門類之間也彼此聯系,互相通融。第五,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不是一次孤立行動,而是與我國整體基礎的課程改革“捆綁”在一起的行為,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體課程改革思路的影響和規范。
現今,我們可以看到,美術教育在逐漸進行改善,我們在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以融入這個大的體系中,相信美術教育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的越來越好,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