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是一種藥、菜、花兼用型短日照植物,營養豐富,耐熱性強,喜強光,根系發達,生長適宜溫度為25~28℃。根據果色分為青綠色和紫紅色兩類,栽培中青綠色因肉質較多,故種植面積較大。陜西南鄭從2012年開始引進種植,部分園區已規模化種植。現將其露地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播前準備
1.1選地選擇通風向陽、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忌連作,最好選根葉菜類作物為前茬。
1.2施肥施足有機肥,畝施腐熟的圈肥或廄肥2000kg左右。在整地前2天左右均勻撒施,結合整地翻人土中。
1.3做畦在整地的基礎上,一般要求畦寬1.7m,溝寬50cm,溝深20cm。根據地形做畦,最好做成東西向的畦,利于光照的利用吸收。
2播種
2.1播種育苗方式黃秋葵播種可選擇直播,也可以選擇育苗移栽,因育苗移栽需帶土移栽且移栽后緩苗重,故一般采用直播的方式進行,可省工省時。有條件的可以在直播前20天左右采用營養缽育苗,成活率將大大提高。
2.2播前浸種
因黃秋葵的種皮堅硬,播前可用25~35℃的溫水浸種12小時,以利于種子快速萌發。
2.3播種時間
露地栽培播種時間不宜過早,漢中4月常年最高氣溫為19.7℃,5月為25℃左右,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是南鄭縣露地直播最佳時間。
2.4播量畝直播量為0.5~0.8kg,每穴播2~3粒。播后用1~2cm細土覆蓋。
3合理密植
經近3年來的試驗比較,畝定植2000~2500株產量較高。每畦可采用寬窄行的方式播4行,中間寬行行距70cm,兩邊窄行各40cm,畦溝寬50cm加兩邊畦面各10cm,行距也是70cm,株距40cm。等苗出齊后,幼苗2~3葉時間苗,間苗時要留大去小、留壯去弱,每穴留1株。
4加強田間管理
4.1及時追肥黃秋葵喜肥,肥水充足是獲得高產的關鍵,因此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及時多次追肥。秋葵對肥料總體要求是氮磷鉀齊全,生長前期以氮為主,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增施硼、鋅等微量元素。在定苗完成后就需追施第一次提苗肥,每畝可穴施尿素8~15kg;開花前期可追施三元復合肥(45~15~15)20~25kg,穴施在株間或行間。生長中、后期根據長勢及時多次追施,防止植株因營養不良而早衰。
4.2中耕除草栽植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田間無雜草,每次施肥后均要及時中耕。一是為了阻止雜草與黃秋葵爭肥爭水,二是為了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植株生長。在封行前需中耕壅行,防止后期倒伏。
4.3整形修枝植株生長前期要注意整形,剪除側枝,以利于養分向主莖輸送,促使植株早結果和提高產量。生長后期對已采摘嫩果后的老葉及時摘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以減少病蟲害侵染。
4.4病蟲害的防治
黃秋葵生長過程中很少發病,但仍需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苗期易受蚜蟲危害和病毒病侵染,可畝用10%吡蟲啉20g加20%嗎啉胍·乙酸銅150g對水30~50kg噴霧;生長期用擬除蟲菊酯防治卷葉螟;后期因光照不足,生長勢弱,枯萎病、白粉病易發生,用10%多抗霉素100g對水40kg均勻噴霧。
5及時采摘
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約需60天時間。要及時采摘嫩果,采摘過遲黃秋葵的纖維素會增多,影響口感和品質。采收期長達60~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