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夏寶龍書記要求寧波“要爭取早日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強調寧波作為浙江“一體兩翼”的重要一翼,不能總安于在省內當“老二”。為響應省委號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唐一軍在市委全會講話中,要求“以昂揚奮發的心氣,扛起‘為寧波爭光、為浙江添彩’的重任”。
躋身“第一方隊”是一個形象提法和全新目標,既涵蓋經濟、科技等區域硬實力,也涵蓋區域文化、制度機制、地區形象、市民素質等軟實力,是未來能代表中國的最高水準,具有世界級、國際化的競爭力、影響力、資源配置能力的城市,難度可想而知。
“人就是活個心氣。”在心理學上,心氣旺盛,指信仰堅定,積極進取,百折不撓,能夠成就大業。心氣不足者,精神萎靡,膽怯氣餒,暮氣沉沉,往往一事無成。寧波就安于省內老二?不!改革開放后,阿拉領風氣之先,勇立潮頭,爭創一流,使一座商埠小城發展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這就是鐵證。
我們心氣爆棚了?且拿進入“第一方隊”的門檻之一的GDP說事。1985年,寧波71億元、杭州90億元、深圳39億元;1995年,寧波638億元、杭州762億元、深圳842億元;2015年,寧波8000億元,杭州進入“萬億俱樂部”,深圳則高達1.75萬億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家曾經彼此彼此,現在差距如此之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不妨僅就心氣問題,在雞蛋里挑出幾塊骨頭來。
心氣旺盛者思想解放。但一位學者指出,寧波在城市氣質方面還有諸多欠缺,最缺的是“思想市場”,即新的思想、新的觀念。這話雖有失偏頗,但足以令人警醒。不可否認,一些同志缺乏想象力,缺乏奮勇爭先、當仁不讓的勁頭,因而難以在產業發展的水平、層級、結構及形態上有所突破,也就難以在國際經濟分工、全球城市格局上站位。
心氣旺盛者敢抓機遇。20年前,深圳斷然結束“三來一補”向高技術產業進軍;杭州加快向三產和互聯網經濟等經濟形態轉型步伐。我們呢?固然抓住了制造業全球化的機遇,但此后未能打破路徑依賴,根據世界產業規律進行前瞻布局,一定程度上錯過了服務業全球化、創新全球化這個時代性、全球性以及國家層面的戰略機遇。
心氣旺盛者拒絕小富即安。我們一度舍不得淘汰落后產能,在攻克關鍵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寧波是圓珠筆制造大市,但卻不具備生產圓珠筆油墨和“球珠”的能力,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甘心賺小錢、賺死錢、賺辛苦錢,而不去創品牌、賺大錢、賺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錢。
心氣旺盛者勇于創新,善拉“長板”。寧波具有港口、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人才等優勢,但尚未用足用活,發揚光大。如在統籌港口、產業和城市發展,向適應國際經濟、貿易、航運、物流和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逐步成為國際物流貿易中心這個更高層次追求方面步伐緩慢。又如,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有基礎的新興產業,還處在“從無到有”階段,還需要由小到大、從弱到強,開拓市場,使優勢成為勝勢。
怎樣提振心氣?
一是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上世紀80年代,寧波日報曾開展聲勢浩大的“解放思想系列談”,激起強烈反響。今天,也可嘗試在主流媒體開展大討論,敞開大門,全民上陣,暢所欲言,建言獻策,讓正氣、勇氣、銳氣沖擊邪氣、暮氣、墮氣,找準發展路徑,匯聚創業激情,迸發創新活力。
二是走出去“拜師學藝”。既要放寬眼量,向敢闖敢冒,殺出一條血路的深圳和創業創新走在前頭的杭州等這些“團體冠軍”學習,也要放下身段,借鑒溫州民間銀行、臺州吉利汽車集團等“單打冠軍”的經驗,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是拉高標桿、自我加壓。作為“追兵”,別說深圳,就是同省內“老大”杭州,我們也有2000億元真金白銀的差距。要想爭先進位,就得先人一步,高人一招。我們不能太“低調”,不能只是“悶聲發財”,要樹立征服的血性和霸氣,敢于跟強者過招,制定具體化、可考量的奮斗目標,并在可預見的將來把目標變為現實。
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干部,作為躋身“第一方隊”的決定因素,主要依靠內生動力,但也需要外部壓力。應該制定“路線圖”,劃分“責任田”,鼓勵干部通過模范行為引領帶動百姓的心氣。加大正風肅紀力度,對尸位素餐、推諉扯皮、畏首畏尾、碌碌無為者批評懲處,讓敢于擔當、敢闖禁區、成績顯著等有為者有位,形成“眾人劃槳開大船、眾志成城興大業”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