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寧海郊區的黃壇中學在今年中考中脫穎而出,平均分躍居全縣第4名,居農村學校首位。這是我市推行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帶來可喜變化的一個縮影。2015年,在15個副省級城市教育公平指數排名中,寧波蟬聯第一。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
一、兩年2800多名校長、教師參加交流。從2014年起,寧波市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均衡配置教師資源,縮小校際和城鄉差距。兩年來共有2800多名校長、教師參加交流,其中骨干教師占四分之一。為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和城鎮相對薄弱學校任教,市、縣兩級在評先評優、職稱評聘和待遇保障上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還通過名師帶徒、領雁工程培養、頂崗學習等方式擴大農村學校骨干教師的培養規模,通過在職稱評審上給予傾斜等舉措為農村教師培訓、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兩年來,農村學校高級教師通過率每年增加5個百分點。校長交流讓能干事會干事的校長交流到更重要的崗位上任職,激發辦學活力,推動區域內教育均衡化發展。截至目前,象山縣已有58名城區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到農村學校擔任校長,鄞州區校長交流人數累計已達120人。
二、以優扶弱結對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近些年,名校集團化、城鄉學校共同體等辦學模式在全市各地得到有力探索和推進。慈溪市形成了7個教育集團和7個教育共同體。海曙區在城區推行“強校帶弱校”“名校帶新校”的共同學區均衡發展模式。寧海縣試行“托管辦學”模式,派名師、骨干教師前往托管學校進行幫扶。結對幫扶給農村薄弱偏遠學校帶去先進教育理念,更給學校教師帶去教學信心,一所所農村學校逐漸摘掉了薄弱學校的帽子。
三、五年投入900多億元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全市義務段學校標準化學校達標率超過95%。所有學校建有校園網,所有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開設“空中課堂”“甬上云校”等在線互動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線共享名師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2015年接受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占全市義務段學生總數40%以上,其中公辦學校接納率超過八成。
四、四大舉措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一是今年計劃投入2億元資金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力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達標率超過98%,所有農村寄宿制學校完成熱水淋浴設施安裝并投入使用。二是今秋海曙等地的中小學將進一步結對推廣名校托管、集團化、共同體等“以優扶弱”辦學模式,一大批校長、骨干教師也將“下鄉種教”。三是啟動為期3年的“幫扶辦學提升質量”行動,結對幫扶基礎薄弱學校,至2020年投入10億元改善100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四是實施為期5年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在編制、職評、待遇、專業成長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讓鄉村學校成為教育發展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