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媒體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能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語文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語文探索的視野。因此,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為其源源不斷的“活水”。
【關 鍵 詞】 多媒體;語文教學;活水
渠水之所以清澈晶瑩,是因為有源頭活水的不斷注入。我們的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我們只有對語文學科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fā)展的前途,才有存在的價值。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已經走進語文教學課堂,它突破了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為其源源不斷的“活水”。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總是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老師的一張嘴講授,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對語文產生厭學情緒。但是,多媒體教學利用聲、圖、文并茂的手段,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使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生動形象,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上課的興趣,使課堂效率提高有了前提。
如在學習《鯨》一文時,我先設計出課件,展現(xiàn)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然后用“關于鯨,你想了解什么?”的問題來誘發(fā)學生。學生頃刻間活躍了起來:我想知道鯨是怎樣捕食的?鯨有哪些種類?鯨到底有多大?……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為學習課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再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一段漓江兩岸迷人風光的錄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樂曲,讓學生飽覽桂林山水的“奇、秀、險”和“靜、清、綠”,親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奇妙感受。這樣,無需多說,學生的身心自然會沉浸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去,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二、再現(xiàn)情境,引起共鳴
語文教材中絕大部分課文是名家名篇,通過學習這些課文,不但可以積累語言文字知識,還可以陶冶美好情操,激發(f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而在注意學生感情變化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各種情境,再現(xiàn)其動人的情節(jié),正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最佳手段。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課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聯(lián)軍的罪行。而這些對于學生來說既遙遠又陌生。在教學時成功地運用錄像這一視聽覺媒體,便能完成情感轉折,并使之達到高潮。如老師過渡:“當年圓明園如此輝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轉,通過大屏幕放映“火燒圓明園”的錄像。直觀、鮮明的圖像,生動而精煉的語言,具體再現(xiàn)了當年那殘酷的一幕。學生親眼目睹了侵略軍的強盜行徑,親耳聽到了那一聲聲憤怒的譴責,憤怒之情油然而生。
再如,《開國大典》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場景距今已近60年了,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而遙遠的,其語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肅穆,學生很難體會到開國大典那莊嚴隆重、激動人心的場面。故此課一開頭,我們便以錄像為載體,重現(xiàn)當年開國大典的盛況,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突破了時空,化遠為近,使學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產生共鳴,為學習課文做好了情感鋪墊。
三、創(chuàng)設情境,釋疑解難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老師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講解有時也很吃力。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為釋疑解難創(chuàng)設巧妙的突破口,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變得輕而易舉了
如《詹天佑》一課重點表現(xiàn)的是詹天佑這位愛國工程師的杰出才能。其中,他為解決火車上坡難問題設計的“人”字形線路最能體現(xiàn)其聰明才智。然而傳統(tǒng)教學手段卻往往難于講清這一點。如果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把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動采用動畫形式巧妙展現(xiàn)出來,既直觀形象又生動易懂。學生在屏幕上看到這樣絕妙的設計,眼中亮光閃爍,完全理解了其中奧妙,為詹天佑的聰明才智深深折服。
四、模擬情境,優(yōu)化朗讀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xiàn)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教學《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橋、潺潺的溪水、綠蔭中若隱若現(xiàn)的農家小院。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對鄉(xiāng)村美景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于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鄉(xiāng)村的寧靜美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又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文章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讓人心馳神往,流連不已。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現(xiàn)桂林神奇美妙的山水景觀,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在畫面的感染下,在音樂的渲染中,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麗的漓江邊,欣賞著如詩如畫的美景,為她獨一無二的美而陶醉,而感動。在這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學生心里自然升騰起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朗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便得到了提升。
五、實物展示,及時反饋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實現(xiàn)教育信息的相互傳遞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師生之間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通過學生對教師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從而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節(jié)奏,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而多媒體走進課堂,讓教師有了先進的反饋手段。在語文練習課、綜合實踐課、作文講評課,甚至寫字教學上,多媒體技術都大有用武之地。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實物展示臺是寫字教學的好幫手。學生可以全方位地觀摩老師的運筆過程,運筆的輕重、緩急、提按都看得真切。教師可以讓學生到展臺上書寫,及時掌握學生書寫情況,便于反饋、糾錯。通過展示臺,學生能直觀地看到自己所寫的字和范字之間的差距,及時矯正。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評評議議,既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又再一次復習了學過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在高年級的作文講評課上,多媒體的應用更為訓練學生修改作文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課前,教師通過瀏覽學生的習作,選擇數(shù)篇典型習作作為評改的范文。上課時,將準備好的“范文”通過實物展示臺顯示出來,師生評議,提出修改意見,學生修改后在展臺顯示修改結果。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和良性互動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切實有效地得到了實施。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點燃智慧的火花,能讓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中自然流淌,讓課堂充滿人文情懷,使課堂洋溢生命活力。它猶如一座架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咱們每位教師都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電教條件,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文本教學有機整合,努力提高教育技術水平,讓語文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 武法提. 網絡教育應用 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楊一青,錢金林,汪培新,王水軍,郤云江,姚國娟,許小英,謝秋蘭,倪宗紅,倪勤,董霞,周萍,袁曉萍. 小學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教與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陳慶貴. 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選 小學語文[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