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幼兒由于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聽不到或聽不清各種各樣的聲音,因此,嚴重妨礙了通過自然途徑進行交往、學習語言的能力,影響了其認識水平的發展。而聽力的損失,語言發展的遲緩,又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客觀真實地了解、認識世界。
針對聾幼兒語言產生和發展遲緩,抽象邏輯思維形成較晚的特殊性,我們應從小抓起,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了提高語訓康復效果,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實行綜合主題教育,提高課堂效率
所謂綜合主題教育,就是從聾幼兒實際出發,在一個階段中,圍繞一個主題,讓聾幼兒通過充分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達到獲得最佳的整體性效果。我們每周就一個主題進行教學,主題依賴于生活實際。每天學習內容相互聯系,內容步步深入,循序漸進地進行。如某一周的學習內容是“梨”。我們分四課時讓聾幼兒學習認識。第一課時,是認識“梨”,其中不但要學習說“梨”,習得語言發音,還要了解梨的顏色、形狀等;第二課時,是學習拿梨,并可以加以句式練習,“×××拿梨”;第三課時,學習洗梨和“×××洗梨”;第四課時,學習吃梨和“×××吃梨”。通過一周“梨”這一主題的學習,聾幼兒不但習得了“梨”的語音,認識了這一實物。同時,也學習了圍繞“梨”而產生的一系列活動。理解掌握了動詞“拿、洗、吃”,從而培養了認識“梨”的綜合能力,使聾幼兒語言學習與全面發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二、優化教學環節,豐富教學活動形式
(一)創設情境引導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聾幼兒比較好動,因此,在教學中應采取情境教學法,注意在課時和游戲活動中環境的假設,運用游戲的情境,力求教育的直觀性。如角色游戲可模擬真實事物,使聾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從“讓我學”到“我愿學”;使聾幼兒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提高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動用多種感官參與康復訓練
聾幼兒因聽力受損,造成了他們舌頭的僵化。為了讓他們能達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就要調動他們的各個感官參與活動,反復進行語言訓練。在發音訓練前,要先做舌操,讓聾幼兒動一動僵硬的舌頭。通過看、聞、摸等多種方式,讓聾幼兒感知教師的發音動作,并跟著模仿,使其再現。再結合反復有效的訓練,使具有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聾幼兒獲得康復。如模仿法。讓聾幼兒把手放在教師的胸前,感受其胸部的起伏運動,或用手感知教師口中呼出的氣流。以了解教師的發音、呼吸情況,并跟著模仿。
(三)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領悟知識的內涵
如聾兒不能理解買賣的意思。于是,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外面商店去,領悟“買賣”這一詞的內涵。學習句子如“我買××,×××買××,阿姨賣××”等。這樣,聾幼兒不但理解了買賣的含義,復習、認識了人物和實物。同時,也認識了商店。并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了“買賣”這一知識概念,掌握了其運用方法。
三、因材施教,分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要根據每位孩子的身心特點、智力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分類教學。在教學中,我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差異分類教育,并結合聾幼兒的年齡、聽力、智力、能力特點,根據各方面滲透的原則,來培養聾幼兒的能力,使他們能在不同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提高。
同時,在教學評估中,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和差異,將評估的標準因人而異。只要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的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只要他們盡了力,就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