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實踐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貫徹執行《新課標》,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班級教學中差異化地提高每一位學生學習水平的現實需要。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1. 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貫徹執行《新課標》的必然要求。《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活動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 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現實需要。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新知識是對現代人的一項基本要求。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習能力的起始階段,數學是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
3. 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實現學生差異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智力發展和知識基礎存在差異,日常的統一課堂教學只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需要正視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性,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克服統一課堂教學的不足,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導自己的學習過程。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是要營造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環境基礎。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消除學生對老師天然的畏懼感。同時,教師還應當做到與學生平等相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有寬松的環境和充足的空間。
二是開展一些學習競賽和學習活動。小學生有著爭強好勝的特點,都喜歡在各種活動中表現自己,因此,活動和競賽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式。學生參與活動和競賽,激發、保持學習熱情。
(二)傳授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是學會制訂學習計劃。在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的指導。
二是要培養學生養成一些基本的學習習慣。首先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并加強督促檢查,不斷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其次,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年齡學生,分別采取先講后看、先練后看、先看后議、邊講邊看等不同的訓練。然后是要培養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對數學學科的后繼學習,乃至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思維品質。最后,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三)抓好學習評價,檢驗學習效果
一是抓好課堂上的自我評價。在每節課的末尾留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測自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后的實踐與反思,這樣既使學生感受到獲取知識后的愉悅心情,又使學生意識到仍有待努力的地方。
二是抓好課后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測評。在測評方式上可以讓學生完成相應的習題,還可以鼓勵學生當“小老師”講述解題過程等,再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全面理解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總之,只要我們深鉆細挖教材,堅持改革,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