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本中選擇有著很多德育的范疇,有愛國的、對孝敬長輩的、尊敬老師的、團結友愛同學的等等,所有這些無不給我們一個信號,即語文教學絕不單單是語言與表達,它還包括了德育內容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呢,如何讓德育在語文課堂中綻放光芒呢?
一、故事滲透法
語文課文中所體現的德育內容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故事,在講解課文時進行穿插,使學生在感受生活故事的同時感受課文,感受課文的同時重新認識生活,讓學生在這種生活故事和課文故事的相互照應中進行感同身受的道德品質體驗。
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0課《媽媽的賬單》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那么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賬單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本課以“賬單”為題眼很難對學生形成直觀的德育滲透,采用“課文、生活雙故事法”滲透模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意外滲透法
所謂意外滲透法,是指在語文教學中,讓平淡的課堂發生“意外”(當然,這種“意外”是教師精心設計并結合有關課文德育內容的),這樣,學生就會眼前一亮,“意外”所要表達的一切會立刻使學生印象深刻,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7課《孔子拜師》體現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而在日常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感情由于很平常,都被忽略了。這樣,利用“意外法”進行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的德育滲透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因此在課下,我在每個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了一句話。作業本發下去后,很多學生都注意到了老師送給他們的這句話,但他們沒有說出來。那天的課,學生表現得出奇的好。后來恰逢我過生日,當我走進教室時忽然發現桌子上有很多學生自制的小禮物,我很感動。而且學生齊聲大喊:“老師,我們愛您!祝你生日快樂!”我頓時熱淚盈眶。所謂“實踐體驗法”滲透模式,就是學生把從課文中習得的良好道德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去體會這種品質給自己帶來的切身感受,并通過日記、作文、講故事等形式同大家交流,從而在學生方面塑造“行動”著的德育實踐者,在教師方面形成“實踐”的德育方法。
三、實踐體驗滲透法
所謂“實踐體驗法”滲透模式,就是學生把從課文中習得的良好道德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去體會這種品質給自己帶來的切身感受,并通過日記、作文、講故事等形式同大家交流,從而在學生方面塑造“行動”著的德育實踐者,在教師方面形成“實踐”的德育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7課《可貴的沉默》,通過父母給自己過生日體現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而當問及父母的生日時,卻極少有學生能夠回答上來。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我所在的班級。因此,為了對孩子進行愛父母的道德教育,我采取了“實踐體驗法”滲透模式,讓學生回家親自為父母過生日或者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更可貴的是,有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就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父母很是感動。還有的學生以另外一種形式體現對長輩的愛,如給爺爺奶奶捶背、洗腳等。學生的實踐活動很成功,效果比課堂上說教要好得多?!皩嵺`體驗法”滲透模式實際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實踐內容,因為德育的范疇比較寬泛,學生實踐起來會產生很多種情況。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這樣才能使良好的道德習慣真正化為學生日常的行為準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構思與傳達的主體語文教師這“源頭”必須“活水”常流,也就是說,作為語文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去領略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