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必然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得到學生充分的信賴。什么才是真正的“威信”?古人云:“君子不重則不威。”故有許多教師在學生上課時,正襟危坐,一副“鐵板燒”似的面孔,這樣的老師所培養出的學生將是:唯唯諾諾的“奴才”或瑣瑣碎碎的“蠢材”。這樣樹立的威信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威信是“無言的召喚,無聲的命令”,是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威信不同于威嚴,威信使人親而近之,威嚴使人敬而遠之。因而,在學生心中有崇高的威信是教師們共同的心愿。那么,如何提高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呢?
一、高尚品德素養而立
古語云:智,謀之本也;德,廉之據也;德之不端,其謀拙出,其本損焉。“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為規范,甚至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起典范作用。作為一個教師,首先必須具有熱愛生活的激情。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時時流淌著對周遭熱愛的情緒,并以此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作為一個教師還要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只有這樣,他才能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難,戰勝疲憊,不計名利,兢兢業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味到教師的神圣和偉大,自然產生對教師的佩服,從而自愿聽從教師的教導。第三,教師必須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一切為學生著想,時時表現出對學生的愛。“愛”,是師德之本,陶行知先生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會是成功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要讓愛滋潤學生的心田。嚴厲的批評教育和春風化雨般的談心交流是教育孩子的兩把利劍,這樣寬猛相間,交互而用, 必定促進學生們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使班級成為一個團結戰斗的集體。第四,教師要保持寬容樂觀的心態。對學生應溫文爾雅、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決不因自己心境不佳而遷怒于學生,善于表揚和賞識學生,同時善于用樂觀的心態和情緒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第五,對待學生和他人心存善良之意。正確對待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不要夸大學生的缺點,不要縮小學生擁有的優點。心存善意,就能正確地認識一個發展中的學生的眾多特點,從而激勵其積極向上,心存感恩,友善地對待周圍的一切人和事,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第六,嚴格要求自己和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教師威信形成的精神動力。教師嚴于律己,始終保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時時處處注重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學生,威信的形成和提高就會逐漸形成。“己不正,何以正人”。教師的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謙虛謹慎、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學生誠信的榜樣。
二、高超教學藝術而立
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業務,有深厚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教育藝術,能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作為小學教師,還要有多樣的愛好,書法、音樂、吹拉彈唱,甚至養花、體育運動等都有一手,這樣的教師才在學生面前有說服力,才有號召力。
一名教師,知識的多少直接影響威信的高低。一位教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滿腹經綸、談吐幽默、妙語連珠,沒有人不會不產生敬重之心的。
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能力,在工作中展現,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生活。教師幽默的出場,風趣的啟發,必定受到學生油然而發的喜歡,師生之間心靈彼此接納,進而“傳之以心,受之以意”。
總之,教師威信的樹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盡管教師威信的建立受社會對教師的態度、家長對教師的態度等因素的影響,但教師本身的條件對教師威信的建立是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教師不可不注重思想修養,不可不講究工作方法。一位與時俱進、品格高尚、精通專業、教學得法、讓學生愛戴、尊敬的好老師,怎么會讓校園里出現老師“管不了”的學生,而學生們對德高之師,威信之師又怎么會沒有敬畏之心?那“勸阻學生打架老師被刺身亡”的悲劇也就不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