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保證了每一位適齡兒童都接受教育,隨班就讀為某方面有缺陷的兒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機會。隨讀生的教育已經在國內外備受關注,但有效管理的問題還在進一步研究中。本文就學校管理實際經驗出發,對隨讀生的教育、管理、政策等做經驗性的總結介紹。
【關 鍵 詞】 隨班就讀;管理;氛圍;政策
學校往往會遇到智力發展緩慢、學習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學節奏的孩子,或是肢體、視力等方面有不如正常兒童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隨班就讀生。他們猶如一只只擱淺在學海沙灘上的小舟,難以到達知識海洋的彼岸。那么,怎樣啟動這些學海擱灘之舟,使他們揚帆前進呢?
我校在積極開展國家級子課題“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教學實驗后,從中有了一些收獲,通過建立個人學習檔案,在思想上給予關愛,在學習上給予傾斜等途徑,保障了隨讀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理清思路,提高對隨班就讀工作的認識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保證了每位適齡兒童都接受教育,隨班就讀為某方面有缺陷的兒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機會。我校的隨班就讀兒童幾乎都來自農村,由于家長的文化層次、生活壓力、思想觀念等因素,他們對這些孩子的關心、教育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所以,學校隨班就讀工作就是一項非常嚴肅、艱巨的工作。既然這些兒童進班學習,作為學校、老師就有責任擺正位置,把隨班就讀作為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讓他們留得住、學得好,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教師認為普通生都顧不過來,哪來那么多精力去教隨讀生,隨班就讀成了隨班就坐。因此,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尤為重要。形成校長、教導處專人負責,各班主任任組長、各學科老師參與的隨讀教研網絡,做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要求、統一管理,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有效推動隨班就讀工作。
二、入口暢通,“一個都不能少”
學校敞開校門,對每位殘疾兒童實行“零拒絕”,給殘疾兒童平等、優質的教育機會。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編入相應班級,讓他們享受正常兒童的教育。做到“一個同步、四個同時”,即發展特殊教育與實施義務教育同步,研究部署、檢查評估、計劃總結、表彰獎勵同時。
三、為隨讀生營造愛心氛圍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厚愛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皮格馬利翁的古希臘神話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樣,教師對學生積極期待,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所以,學校應該讓教師逐步認識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正確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1. “愛能融化冰川”。對隨班就讀的教師,我校一直堅持“精挑細選”,把有愛心、有耐心、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優先安排到該項工作上,要求教師把隨讀生看作是可以成功的藝術品坯子,對學生做到“精雕細鏤”,促使他們閃現出各自的靈光。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們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各班把隨讀生對象安排到教室前排就坐,便于輔導;在課間游戲中,師生積極邀請他們參與,激發其學習興趣,使之學得有趣、有效。
2. 友愛塑心靈。每一名隨讀生都有“互助隊”,多則五人,少則兩人,從生活上、學習上形成一個“關懷網”,不但能使隨讀生的身心得到照料、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培養了其他學生的助人精神、善良品格和美好心靈。
3. 實施“愛延續”。國家已經將隨讀生的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入學前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摸清底子,制定長期教育計劃;小學畢業時,我們為中學提供資料。前通后達,形成隨讀工作的良性循環,帶動社會力量來關愛、尊重他們。
4. “愛是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隨讀生作為弱勢群體,長期伴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樹立信心,就成為老師們應時刻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們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把更多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需要愛的孩子,給“跟讀生”信心。
其次,教師們善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隨讀生身上,往往消極因素暴露得比較明顯,缺點常常掩蓋了他們的閃光點。因此,教師不分課內、課外,關心、愛護隨讀生,從表揚贊賞開始,幫助他們首先樹立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再次,利用學校心理咨詢室,請心理咨詢老師定期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5. 利用資源教室,給隨讀生學玩結合的天地,讓他們找到童真、童趣。配備專門的圖書、玩具、模具等,讓他們玩中樂,玩中學,學中玩。
盈盈之春水,是開啟擱灘之舟的外因。在這樣處處充滿愛的環境中,如果用過多的制度來管理,顯得那么的蒼白,那么的別扭;沒有更多制度的管理、規定,老師們愛得更自在、更坦然、更真切,教得更認真、更帶勁、更投入。
四、健全的成長檔案
1. 加強過程管理。重點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從第一線了解學生素質發展情況,再在篩選的基礎上嚴格各項手續,不將隨班就讀泛化;第二,保護學生隱私,不向社會公開;第三,規范隨讀生檔案建設,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歸檔,并定期督促檢查;第四,不隱瞞學額,隨讀生冊上有名,落實學籍管理。
2. 從建立隨讀生個人成長記錄袋開始。由個案組長班主任老師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識、語言發展、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學習動態等方面逐項如實記載,并反饋給各任課教師,以便采取相應對策。同時,注意收集隨讀生檢測原始記錄、學籍卡、個別教學(訓練)計劃、輔導記錄、作業和試卷等,每學年存入個人記錄袋內,做到隨讀生檔案管理的動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便于一線實驗教師對癥下藥。加強隨讀教學實驗研究,定期檢查,并開展好隨讀班主任經驗交流、教案評選、教研課等活動,使先進經驗、優秀成果得以推廣。
五、針對認知差異,因材施教
1. 五個“適”。一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適合”,力求接近隨讀生生活和勞動的實際需要;二是擬定教學目標“適度”,使隨讀生能夠接受;三是設計教學方法“適當”,注重形象直觀,盡量使用多媒體教學,力求記憶深刻;四是作業難度“適中”,使其跳起來能摘到果子,評語多鼓勵;五是課堂氣氛“適宜”,營造和諧氛圍,使隨讀生在困難之處得到幫助,閃光點得以發揮。
2. 兩個“優先”。提問優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給隨讀生回答;輔導優先,隨讀生迫切需要教師的指點、“攙扶”,教師在隨讀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上精心設問,幫他們梳理思路。
3. 兩個“及時”。及時發現、記錄隨讀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有效消除了學生的自卑心理。將“成功——賞識”教育理念滲透其中。
六、評價、政策傾斜
1. 強調個別縱向綜合評價。為了加強對隨讀生的質量管理,從學生實際出發,強調個別縱向綜合評價。要求老師建立學生檔案和觀察筆記,采用等級與評語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估。因此,隨讀教研組針對隨讀生智力和健康等不同程度,從思想品德、文化知識、勞動技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再照此目標進行系統評估,包括口頭、書面、操作等考核形式,試題可分類、分段、分期出示給學生,讓隨讀生在無心理障礙的氣氛中進行。
2. 政策傾斜。作為在智力方面有殘疾的學生,他們做同樣一件事,要比一般人付出得多。因此在評價上,教師要作政策傾斜,給他們網開一面。在學習成績評定上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分層比較法”,打破了傳統“好中選優”“優中拔尖”的“橫比模式”,專為隨讀生設立“進步獎”,使他們在縱比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燃起積極進取、走向成功的火把。
3. 一個個隨讀生不斷進步,促進班級、學校質量的上升,讓老師們更有成就感,干勁兒更足了;孩子們在學校和其他孩子沒有兩樣,學習也帶勁了;家長看到孩子在老師的悉心照料下,快樂成長,心也寬了,臉上也有笑容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智殘生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嬌嫩的鮮花。”為了使這些擱擱淺之舟戰勝激流,駛離險灘,躲避暗礁,揚帆遠航,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我們深信: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每位隨讀生都會像花兒一樣幸福成長、綻放芬芳!
【參考文獻】
[1] 熊琪,王輝. 近二十年來智障兒童隨班就讀研究的回顧與反思[M]. 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9):33~38.
[2] 唐如前. 關于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的思考[J]. 零陵師范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00(5):91~92
[3] 劉春玲, 杜曉新,姚健. 普通小學教師對特殊兒童接納態度的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00(3):34~36.
[4] 金璟. 輕度智障兒童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0(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