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初中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對語文課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從連續幾屆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文學欣賞和作文寫作能力看,都不盡如人意,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這成為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實驗,收到一些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克服學生怕學語文的恐懼感,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在學生心目中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因為語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難理解難應用。課堂上,借助電教媒體讓學生感受清晰的形象,不再產生恐懼感,如在指導《回聲》這課時,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引用大量的事例,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給我們介紹回聲的形成。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處理課文重點即說明語言準確性時,盡管盡了很大努力通過大量舉例分析來強調突出,但學生因缺少直觀的感性認識,體會不深。今年我在教這一課時改用多媒體教學,在處理課文重點即說明語言準確性時,圖文并茂,尤其是作者對回聲的定義時,用計算機媒體向學生展示。在視覺形象的作用下,讓學生清晰感受作者準確的科學語言,使學生潛能得到開掘。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的語文教學,單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課文里面的詩情畫意很難表達出來,而且,這樣做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課堂效率很難提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電教媒體,使內容、目標、媒體、主體這四者關系完善和統一起來,課堂就不呆板,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有味道,課堂上的枯燥感和疲勞感就得到消除。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課文的重難點,使課堂優化
在語文教學中,各類文體有其特點,我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設計使用電教手段,使課文的重難點得以突破,如指導《皇帝的新裝》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重點,理解童話中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的應用,我在分析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兩框投影片,一框是騙子假裝做新衣的動作及皇帝看新裝的神態,以此說明想象手法的應用。另一框是課文插圖,皇帝赤身裸體參加游行大典的丑態,用以說明夸張手法的應用。學生一邊看一邊發揮想象,感知騙子的狡猾,皇帝的荒唐。教師做適當的提問點撥,以便較好把握這篇童話的寓意與理解奇妙的想象和夸張的特色。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想象豐富,使課文的難點得以突破。
二、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差異分析
從多媒體教學效果的比較來看,多媒體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效果,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單調乏味,課堂氣氛較易沉悶,久而久之學生易產生厭煩心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圖文并茂,從形、色、聲、情上調節課堂氣氛,使之輕松活潑,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與維持。
2. 從課堂45分鐘的利用來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節省了傳統教學因板書或費口舌也難講清的內容的時間和精力,相同的時間內,課堂信息量增加,學生求知欲增強,同時知識點的遺忘可能比傳統教學少得多。
當然,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受教材的限制,我個人認為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適合用多媒體。其次,多媒體課使教師備課量增大,耗費精力,從資料收集到課件制作費時費力。第三,上多媒體課,就我個人而言,總覺得缺少一點傳統教學中那種師生融洽的情感交流的氛圍,教師的一些態勢語言不能充分地感染傳達給學生。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里靈活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之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起來,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學得扎實,達到教與學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