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社會、家長、幼兒園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從種種誤區中慢慢走出來,還幼兒一片純凈的天空,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童年。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 鍵 詞】 小學化;幼兒;預防措施;教學
未來幼兒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前教育“小學化”,是與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相悖的,即使有再好的園舍、設施、教師隊伍,如果沒有正規的教育格局,孩子也有可能失去最好的教育時機,所以對于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每一位教師來說,探索研究幼兒教育理論,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為幼兒創設一個舒適、安全、和諧發展的成長環境,是不可回避、忽視、推卸的責任。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產生有著復雜的原因,這其中有保教人員素質低下,保教經驗缺乏的因素;領導督導不到位、導向不明確;辦園條件不具備;也有招生競爭激烈、家長望子成龍、社會評價偏頗等問題。由此,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應當采取綜合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專業引領和培訓
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的師資相對薄弱,幼兒教師很多都不是專業的幼兒師范畢業生,而是小學教師臨時“轉員”。他們在教育觀念和知識儲備上相對欠缺一些。首先,他們對幼兒教育的規律認識不夠;其次,他們對孩子心理認識不深;再次,他們缺乏與幼兒教育相適應的創造力,沒有形式多樣的教育手段。而且,他們習慣了小學教學,通常要求孩子們要聽話,寫字句等等,所用的還是小學教學手段。要聽話,其實是幼兒教育者最應該忌諱的要求。統一、規范、標準,這樣的要求應該是對更大一些孩子的要求,對幼兒來說,扼殺個性和創造力莫過于這些要求了。
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引領教師寓教于樂,主要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幼兒園是幼兒玩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天堂,幼兒在歡笑和游戲中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學習知識。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讓幼兒主動、喜歡、熱愛學習的教育途徑”。我覺得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 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2. 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 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 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5. 領導應開展園內培訓,舉辦各種類型的基本功比賽,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經驗和做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研活動,逐步使師資隊伍走上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二、家園教育和諧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1. 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和理性的分析,以贏利為目的,不顧幼教規律,家長想學什么就教什么,幼兒在大班就會100以內的加減,把拼音學得當當響、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和別人攀比的工具“你孩子會……我孩子會……”在這種情況的沖擊下,許多家長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接受”超前教育。而遵循教育規律的正規幼兒園,相對來說我們正規幼兒園顯得門庭冷落。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幼兒園能占有一席之地,我們重溫綱要,解讀精神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從小處講,為了幼兒園的生存,從大處講,為了我們孩子的終身發展,我們必須探索一條扭轉這種局面的路,從根本上讓家長理解早期教育的含義,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從而主動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活動,讓孩子真正的快樂起來。
2. 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 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律,我們幼兒園通過召開家長會,宣傳幼兒教育理論,讓他們通過不定期的教育講座、幼兒園與家長的各種聯系渠道,學習正確的理論,了解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使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兒教育方法,當他們充分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是正確的時候,就不會要求幼兒園采取拔苗助長式的小學化教育了。
3. 引領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共享美好時光。我們幼兒園每月根據主題活動都要進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吸引家長參加,在活動中家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時是老師,有時是小朋友,活動中的氣氛其樂融融。如大班的數學活動“我會分游戲”,小朋友就用天真稚嫩的語氣問“爸爸爸爸我問你,5能分成1和幾”家長就回答“寶寶寶寶告訴你,5能分成1和4”還有語言活動故事“敲敲長”,老師就請家長帶著頭飾進入角色中進行故事表演,讓幼兒當老師進行評價,他們表演得好不好,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堅信幼兒園的教育在孩子方面的權威性,從而能更主動地配合幼兒園,達成教育的共識。
三、管理部門嚴格辦園標準,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的督導,推進中小學教育改革
1. 加大對幼兒園教育的督導,培養正確的入學準備理念,首先要健全幼教監督機制。應加強幼教督導機構的作用,每年對各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幼兒發展狀況進行抽查。抽查內容應全面包含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領域,及時發現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并給予相應處理。
2. 全面提高辦園質量。各級管理部門嚴格辦園標準, 提高個體幼兒園的整體水平。對申請辦園且符合辦園條件者經審批合格后發給準辦證。對不具備辦園條件的,堅決不能審批;對已非法設立的幼兒園要進行評估清理,防止因個體園不規范的“小學化”教育而導致生源方面的惡性競爭。
3. 樹立正確的入學準備理念。入學準備不只限于知識上的準備。當前國際流行的入學準備教育包括五個大的領域:身體健康和動作技能,語言發展,認知和一般知識,情緒和社會性,學習方式。應當通過培訓端正幼兒園的入學準備理念,擺脫單純開展知識準備競賽的現狀。
一方面,要徹底取消小學入學選拔制度。嚴禁小學組織入學考試,徹底貫徹就近入學。同時,要提高各類學校和班級的教育質量,縮小各類小學的差異,減少當前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消除家長的顧慮,逐漸消除擇校之風,可以從源頭上使幼兒園擺脫小學預備班的命運。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學向素質教育轉軌。幼兒園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往往是以中小學需要為導向的。只有中小學淡化了考試競爭, 幼兒教育才能減輕來自教育系統內部的壓力,防止“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向幼兒教育滲透。
總之,要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社會、家長、幼兒園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從種種誤區中慢慢走出來,還幼兒一片純凈的天空,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童年。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幼兒教育學基礎[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余珍有. 幼兒園英語活動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梁奇. 幼兒園課程小學化現象的調查分析[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