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并不在于單純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要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形成看、聽、讀一整套的養成性教育,所以,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等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早期閱讀教育能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的來說,我認為早期閱讀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用:
一、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
鼓勵孩子將閱讀的內容用表演、講故事、小品、續編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出來,給幼兒創設寬松、愉快、和諧的閱讀環境,使他們能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學會選擇,享受個性自由的快樂,從而對閱讀產生濃濃的興趣,享受閱讀帶來的身心快樂。如老師引導幼兒仔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逐漸無意識地將聽到的語句、詞、與書上的印刷符號對上號,并在此過程,學會正確翻閱書本的方法等,鍛煉了幼兒初步的獨立閱讀技能,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二、運用多種閱讀方式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1. 小圖書閱讀活動。大班幼兒對文字、書面符號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講述故事、詩歌時多以圖畫、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引起幼兒對圖書的興趣和聯想,同時,還要讓孩子明白書里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2. 與孩子交流。孩子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極易受成人感染。成人與孩子共同閱讀,交流各自感受,討論情節,回答孩子的提問,可使孩子在交流過程中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能啟迪思維、積累語言,進一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3. 鼓勵閱讀中的操作,為幼兒主體性發展提供環境。鼓勵幼兒將自己一天中的見聞、感受等等,以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爸爸媽媽可以在旁邊配上文字。很多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會獲得一種滿足的愉悅感,并逐步了解用這樣形象化的語言所產生的效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聽聽孩子們的談話,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經常會很形象地描述那些故事、童話中的人物和語言,這說明他們在文學作品中學到了許多東西。
三、維護孩子良好的閱讀心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 我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覽室看書,感受安靜氛圍,了解一些圖書館借閱方式,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閱讀方式;使孩子懂得在看書時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便打擾別人。
2. 保證每天閱讀的時間,有利于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和生活習慣,家園共教引導孩子自己計劃好每天閱讀的時間或內容,如每天半個小時閱讀或每天看一本書講一個故事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3.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我們還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如在指導閱讀時,通過讓小朋友續編故事,或開展“小舞臺”交流活動,老師和幼兒共同制作表演道具,幼兒將閱讀內容通過情境、表演、講故事、啞劇、續編創編故事等形式,培養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表現,勇于創新,樹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幫助幼兒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 學習按頁碼順序看書。由于大班孩子已認識阿拉伯數字,因此,可引導他們按頁碼順序翻閱圖書,使他們掌握看書方法并養成習慣。
2. 學習按從左向右、自上而下按頁碼的順序看書。在看書過程中,孩子親自感受到圖書是一頁一頁組成,故事是由一幅畫一幅畫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內容。
3. 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指導孩子學會觀察每幅畫面上人物、動物現象,理解前后畫面的聯系。
4. 創設和利用各種環境,為孩子提供各種條件,讓孩子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到戶外欣賞春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引導孩子根據已有的經驗,用規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將這些感受用圖畫故事書的形式表現出來,以達到經驗遷移的目的。
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它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必須從啟蒙教育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循序漸進,只要老師、家長增強意識,實事求是,講究閱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孩子才能有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