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十年成功的經濟發展,中國需要新的增長模式。
迅猛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讓千百萬人走出了貧困,也將中國普通民眾的平均壽命延長了10年,還把中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國,進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盡管這一切讓人驚艷,但只是容易實現的部分。在龐大的廉價勞動力推動下,中國的經濟增長直到目前都依賴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的迅猛增長。
像中國這樣規模巨大的經濟體,可持續的增長最終必須要由內需推動。中國需要再平衡本國經濟,減輕投資分量,提升消費份額。
消費的提升需要通過加速工資增長來推動,同時需要輔之以生產力的更快提高。因此,中國需要加速從低成本制造業到高附加值、高技術制造業的轉變。這是個不小的挑戰,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都未能實現這一轉變,仍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水平陷于停滯,不再向發達經濟體水準提升。
中國可以通過擁抱新一輪數字創新應對這一挑戰,那就是已經開始改變全球經濟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大數據”與“大鋼鐵”的融合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科技與實體科技的融合,也就是“大數據”(big data)與“大鋼鐵”(big iron)的融合。采用數字傳感器和基于云端的分析系統,工業互聯網將傳統的工業設備,轉變為相互連接的資產,創造出功能與效率兼具的全新體系。
根據從數據中獲取的信息,可以進行預測性的、基于具體條件的維護:在故障實際發生之前,解決潛在的問題,從而避免計劃外停產。傳感器和分析系統是一條數字化的中樞,將工廠廠房里的所有要素都連接在一起,再將它們與供應鏈和分銷渠道相連,從而在生產流程中提高速度和靈活性——通用電氣(GE)將此稱作“杰出工廠”(Brilliant Factory)。數字技術還可以讓新的制造流程(如3D打印)成為可能,從而加快生產速度并降低成本。
這些數字創新可以推動中國一系列產業的效率提升和生產力增長。也能夠提升競爭力,使一些中國產業確立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工業互聯網創新,還能提高不同技能等級工人的能力。具有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功能的便攜式和可穿戴設備,能夠讓工作人員立即閱取信息,提供實時培訓,使他們的協作更加高效,也讓他們能更好地參考同事們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
人們經常擔心,新技術會通過自動化而毀掉工作崗位。工業互聯網創新走向不同的方向,它讓人和機器之間建立新的、更強大的伙伴關系,提高不同熟練度工人的效率。同時,中國在提高勞動力的平均技能水平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2年,25-29歲的中國公民里,只有不到1%受過高等教育;到2010年,這一比例提高到了20%以上,多數集中在理工科。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中國就業人群從這些新的創新中獲取最大利益,也為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跟上創新步伐、對新興數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傳播作出貢獻創造了條件。

工業互聯網戰略也與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趨勢相契合。中國人口增長已經放緩,老齡化步伐加快。最近實施二胎政策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中國的人口趨勢產生影響,人口增長減緩還意味著,勞動力增長不會像過去幾十年里那樣迅速。中國工業界現在面臨著有限的人力資本池。因此,為了支撐快速的經濟增長,關鍵是實現更快的生產力增長,以彌補勞動力增長減緩。
在關鍵產業提高效率、增強可持續性
工業互聯網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生產力、加快經濟增長,其在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帶來的收益,還有助于中國在轉型中應對其他一些關鍵領域的問題。
以醫療領域為例。中國人口眾多,正處于老齡化階段,且分布于廣闊的疆域。中國需要以能夠負擔的成本,改善醫療服務的質量并擴大其覆蓋面。工業互聯網創新在提高醫院運行效率、降低成本和縮短等待時間等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實力。通過遠程監控和診斷,通用電氣中國醫療機構的專家們,可以確保偏遠地區小診所里的醫療設備能夠高效運轉。這樣就可以使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延伸到偏遠地區,對于中國這樣廣袤且很大比例人口分散在農村的國家大有益處。
再比如能源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于美國),目前也是全球石油及其他液態燃料最大的凈進口國。2014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占全球的43%,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消耗國和進口國,煤炭消耗量約占全球的一半。天然氣的使用也在快速發展,中國有著巨大的頁巖氣儲量,總量超過美國,不過技術上開采難度更大。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擴張,未來幾十年的能源消耗還會快速增長。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中國的能源需求到2025年將會占到全球的近四分之一。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認識到,需要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確保國家增長在經濟上和環境上的可持續性。
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對于改善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已經顯現,它顯著減少了飛機和內燃機車的燃油消耗,也極大提升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效率。這有助于讓中國在不犧牲經濟增長的前提下,降低污染水平。通用電氣研發出的數字解決方案,可以讓風電場的風機相互“交談”,從而以協調的方式對風力、風向的變化作出反應。像團隊一樣工作,能提高整個風電場的年發電量。這些解決方案,能夠使可再生能源更大地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
能源領域的數字革命并非局限于發電,還必將會轉變整個能源價值鏈。分布式發電和蓄電領域的技術革新,會為整個系統帶來更大的靈活性。智能電表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實現成本效益更高的能源消耗。數字化武裝的智能電網連接發電站和用電者,使效能最大化。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智能電網領域最大的投資國;中國還將繼續投資,獲取更大的收益。
當傳統的燈泡替換成裝有電子傳感器、微處理器和無線傳輸裝置的LED燈,工業互聯網技術將照明系統轉化為智能城市的神經系統。路燈可以實時監控路況,幫助減少擁堵;可以收集天氣和污染數據,幫助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試想一下,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這將對改善生活質量有多么巨大的幫助。中國的城市化進展迅猛,建設步伐相當于每年新增2.5個芝加哥。隨著城市化的持續,這些技術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史無前例的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正處在關鍵的轉折點。中國的工業領域需要快速升級技術內核和精度,才能持續地提升生活水準,跨越當前中等收入的門檻。完成這一轉變的國家少之又少,且沒有一國的規模與中國相當。要應對這個挑戰,中國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
這就需要一種全新的應對方式。工業互聯網能夠與中國的挑戰完美契合:它是一種轉變全球工業的新范式,能夠帶來更快的生產力提升、更高的效率、更強的可持續性。工業領域的數字創新技術,可以幫助中國以更均衡、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式,維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協作可以讓數字創新達到最好的效果。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來實現政府部門、國內企業、跨國公司的協作,從而加速工業互聯網技術的采用。
中國的未來在于數字工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