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創新并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穩步發展。隨著中國金融行業不斷走向開放,行業準入門檻進一步下降,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為代表的數字銀行業態蓬勃興起。它們在給中國金融業帶來活力的同時,也給漸已失去壟斷地位的傳統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
同時,中國消費者的行為方式也正發生轉變。埃森哲預計,在2010至2017年間,中國消費者網上支付交易量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51%,移動支付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14%。消費者越來越期待隨時隨地獲得銀行服務,然而目前在這方面,傳統銀行尚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支付寶、微信等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們卻已趁勢而入。它們憑借對消費者的精準洞察和創新技術,不斷加深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開始提供無縫化的銀行服務。預計到2020年,銀行業超過30%的收入將被這些新生的數字競爭者和全新業務模式收入囊中。
互聯網金融服務日益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而目前在中國市場中,這些服務卻大多由高科技巨頭們來提供。這無疑將中國傳統銀行帶到十字路口:要么淪為純粹的交易處理服務提供商,眼看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要么擁抱新興的創新金融技術,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構建一個完善的數字生態系統,從而打造與客戶無縫銜接的數字化體驗。
事實上,全球領先銀行已經意識到,方興未艾的創新金融技術在促進業務增長和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潛能。他們不再把技術創新公司看成打破平靜的“闖入者”,而是希望能充分利用創新技術,從根本上重新定義自身的業務和運營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埃森哲通過與全球25家創新銀行企業的訪談,總結了它們在利用創新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中的三條寶貴經驗,為欲在數字時代打造全新競爭力的中國傳統銀行提供參考。
推動技術開放式創新
以開放的心態,推動開放式創新將是銀行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的起點。對于大型銀行而言,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創新過程的早期階段就與外部的技術解決方案、知識資本和資源展開互動。通常情況下,銀行企業需要向其他創新者開放自己的知識產權(IP)、資產和專業知識,以此催生創新的理念,識別和吸收最新技能,并且發現新的增長領域。
目前,開放式創新已融入在眾多全球領先銀行的運作當中。例如,德國Fidor銀行建立了一個帶有開放式應用編程接口(API)的中間件——FidorOS,通過連接至現有的核心銀行業務平臺來提供一系列新型服務,包括借錢給朋友、通過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匯款,以及申請24小時緊急貸款等。這一開放式應用編程接口還允許第三方訪問銀行系統的所有部分、將相關業務加以分拆,并且建立基于銀行平臺的新服務,由此顯著促進了創新。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則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開放式應用編程接口,支持開發者在自身服務之上構建應用程序。如今,這類應用多種多樣,為客戶提供著開支管理、社交支付和財務分析等一系列工具。西班牙對外銀行也緊隨其后舉辦了名為“Innova Challenge”的創新挑戰賽,吸引軟件開發人員基于來自銀行的匿名客戶數據,打造新型平臺和應用程序。
眼下,開放式創新的最大機遇很可能潛藏在區塊鏈技術當中,這種通信協議支撐著比特幣的分布式架構。目前,各種電子加密貨幣仍處于發展初期,盡管它將會給金融服務業帶來哪些長期影響尚不可知,但是顯然,如果傳統銀行機構希望從這一革命性的金融技術中有所斬獲,就必須在遠超以往的范圍內,與本企業之外的技術專家和開發者展開合作。
跨機構共同創新
在金融服務和科技行業中,“共同創新”變得日益重要。埃森哲的調查顯示,五分之三的受訪銀行高管都支持對未來情境進行“數字化重新構想”,通過不同參與方之間形成的互補聯盟,來拓展金融服務的目標市場。
事實上,金融服務企業與業內其他機構一直以來就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比如分享“非核心”的流程或服務,這有助于所有協作方削減成本并創造新的市場機遇。在資本市場和零售銀行業務中曾出現過許多此類合作案例。例如,一批銀行于1966年聯合創立了萬事達卡組織,旨在支持消費者進行跨行的卡片支付。
盡管這些協作由來已久,但其仍需要在未來更進一步。要想在當今變革的時代保持和推動價值增長,傳統銀行機構應當想方設法,與其他行業機構建立更為緊密的協作關系,分享彼此的動產,進而明確創造價值的新方法。

與初創企業的協作將幫助傳統銀行獲得創新的活力,從而在未來打造新的業務高地。埃森哲在全球各地發起“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將多家領先銀行召集在一起,共同為初創企業提供指導,幫助他們開展業務。無獨有偶,今年2月,澳大利亞多家銀行出資200萬澳元,在悉尼成立了一所非盈利性的初創企業中心,為新注冊的金融科技企業提供支持。
同時,跨行業協作對于企業未來的價值創造也至關重要。通過結合數字技術和金融兩大行業的優勢資產,孕育更具吸引力的產品與服務,無疑將引領銀行企業茁壯成長。例如,德國商業銀行集團和波蘭第四大數字通信企業Orange Polska去年共同組建了mBank,開始聯手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白標銀行服務。mBank正著力推廣一款移動銀行應用,通過智能手機和PIN碼實現全面的在線銀行功能。
投資創新技術企業
當前,傳統金融服務企業正以從未有過的力度,通過積極投資創新技術企業,驅動業務創新。在埃森哲針對全球銀行高管的調研中,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已使用了企業風險投資工具,另有三分之一的銀行機構將在未來兩年中計劃開展此類行動。
美國運通、西班牙對外銀行、匯豐銀行、桑坦德銀行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都已在過去四年中開發了企業風險投資工具,而且每家機構的投資額至少為1億美元。今年2月,保險與投資管理機構——法國安盛成立了規模達2億歐元的基金,在自身的各個業務領域內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事實情況是,銳意進取的初創企業具有很高的創新能量,但需要資金支持;而歷史悠久的傳統銀行企業擁有大量資金,卻亟待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面對這一局面,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當前各方對金融技術公司的投資熱情如此高漲,并一直有持續發展之勢。這些投資項目最終是否能反哺出資方,目前仍有待驗證。
對于有計劃進行金融技術投資的銀行企業而言,區塊鏈、云計算和網絡安全技術應成為他們的關注重點。區塊鏈是一種支持加密電子貨幣和加密金融資產交易的分布式分類賬技術。作為一項獨立技術,區塊鏈可以幫助銀行、信用卡公司和清算機構通力協作,減少對手方風險和交易延遲,創建更安全快捷的記賬方式,并且優化資本使用效率。
而隨著云技術應用的普及,各銀行開始分析,哪些數據可存儲在公有云上,哪些則應當存儲在私有云上。銀行可以將敏感的客戶數據存儲在私有云上,以滿足監管要求,同時充分利用云技術優勢,提高效率、增強靈活性并降低成本,發展隨需應變的能力。這也為金融技術初創企業創造契機,使其圍繞云技術開發全新服務。同時,由于近期大規模數據泄露事件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消費者的憂慮,網絡安全技術的投資也有望在來年大幅攀升。
正如肯尼迪總統的名言所說:如不接受和平變革,就必然導致暴力革命。當數字顛覆者們以迅雷之勢開啟門類眾多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時,中國的傳統銀行可以選擇繼續傳統的運營和業務模式,眼看著自己的市場份額不斷縮?。灰部梢赃x擇以開放的姿態開啟轉型之路,與更廣泛領域的各類機構合作,積極吸納創新技術,為客戶打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及無縫化的數字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