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致青春的方式都不一樣,科比以砍下60分的方式離開,而曾經國內最大O2O洗車及養護平臺——博湃養車卻以《認識這么久,第一次說再見》的方式黯然離場,其實博湃養車宣布倒閉與龐大上門保養上線是一碼事,其未來業務被龐大收編。
2014年-2015年間,倡導O2O上門服務的“互聯網+上門服務”盛時多達數十家,專業技師+上門服務的模式曾經一度席卷中國汽車后服務市場,甚至引發整車廠到4S店行業性恐慌。而現實的情形往往比小說家設計的情節更加離奇,隨著博湃養車的倒下,彼時的革命者與被革命者位置顛倒,招安與被招安在一夜之間攻守易勢,O2O上門服務模式正式宣告失敗,在這場博弈當中4S店還是笑到了最后。
問題是,O2O上門服務模式本身有問題么?
O2O上門服務模式創立的一大前提,是基于4S店高昂的收費和路邊店的不專業,從4S店“飛單”的客戶認可4S店技術又想享受路邊店的收費,O2O上門服務模式就是看中了這個市場縫隙,讓消費者享受到了上門養車和廉價服務,同時,風險投資成就了包括博湃養車在內的一眾“互聯網+”公司,讓他們賺到第一桶金的同時,也將他們推到了風口。風險投資和“互聯網+”型企業都期望在最短時間內圈到最多用戶,隨著用戶越來越多,砸進去的錢也越來越多,O2O中間的“2”最終被抻成了細長的“1”,而資金鏈一旦斷裂就意味著全盤皆輸。
問題是,O2O上門服務模式本身有問題么?龐大集團前掌門人李金勇認為,雖然很多基于汽車O2O售后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在2015年-2016年紛紛鎩羽而歸,但互聯網深度介入售后市場的趨勢不可改變,面對經營困境,中國汽車4S店應該也必須轉型。傳統流通環節過長,價格過高并且不透明也亟需通過O2O模式給市場“放放血”,因此,O2O上門服務的模式并非有錯,而是剛開始蹣跚學步,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了。
任何牛逼的商業模式不在于革了誰的命,而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關系,降低來自競爭對手的應對風險。即便是傳統流通模式也因兼顧到了各方利益,即便詬病如此之多,依然不可替代。 “互聯網+”模式最大的問題不在于賠本賺吆喝,虧的是投資人的錢而已,他最大的問題在于剛猛有余而謹慎不足,大家都想做創新的革命者,卻不知革命需要付出流血犧牲代價,而不是打幾局嘴炮就能成功奪權。O2O上門服務同樣犯此大忌,將革命的矛頭對準了4S店和零售門店,這種模式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其最大的問題在于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改良者,而非革命者,換而言之,沒有蘋果命,就別做蘋果夢,O2O不管是基于LBS還是C2B還是其它方式,串起4S店或路邊夫妻檔,實現利益共享,服務落地才是關鍵。
后來者,應該從O2O服務模式吸取什么教訓?
如果把風頭火勢O2O上門服務模式的外套、內衣統統扒掉,會發現,其實他的模式再簡單不過:壕。搞不過你,我直接買,簡單粗暴霸氣蠻橫。現在多數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無不是在用高額補貼吸引用戶,用戶群越多,砸進去的錢也越多,但這種野蠻粗暴的“圈粉”模式的短板就是收不起錢,只能賠本賺吆喝。
從模式上看,O2O模式給行業帶來的最大創新就是汽車服務由坐商變身行商是可行的,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O2O模式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從“價格戰”切入,而任何一個行業,留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價格最低的,最低的價格意味著營銷無預算、地推無預算,何來的持續發展?從前幾年火爆的團購網站到去年的O2O服務商,莫不如是。自以來,博湃養車2014年11月成立后,依靠低于市場價約一半的價格沖擊市場,當月便獲得了千萬元級別的A輪融資,又在半年內獲得了1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依靠低價服務一度覆蓋了22個城市。
低價切入,高價圈粉,O2O服務商的CEO們也并非二百五,很多人也明白圈粉的最終目的是粉絲消費,項目也要回報,你總收不來錢,就是全國車主都是用戶又能咋地!但大多數投資公司都希望快速擴大用戶規模,至于你是洗車還是賣菜,對投資人來說都一樣,這和車聯網行業,一些服務商動輒百萬粉之后如何,千萬粉之后如何如何,又何其相似!
因此,對于繼續看好售后服務市場O2O模式的后來者們來說,與投資人的博弈不在于投多少錢,一定要有核心的,能收錢的項目,即使是以短期損失用戶量為前提,否則,依然難逃生的早,死的快的怪圈。
結語: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從O2O誕生的那天起,不管從邏輯還是用戶層面看,都能大大擴展和刺激消費市場,與其它行業的不同,后服務市場的特殊性在于市場非常龐大,渠道也非常復雜,將互聯網圈粉方式簡單移植過來并非易事。畢竟,粘滯客戶和激活消費是兩回事,上門服務從免費到收費的吸粉過程,一定程度上確實給互聯網企業在短期內聚攏了大量人氣,吸引了風投不斷投資,但客戶的忠誠度并非一次導流就能實現,就能實現從洗車、養車,到金融保險等大項目的整合。從實際情況看,即便是4S店,積累的客戶更多,但實際上這些客戶也不可能有100%的活躍度,博湃養車的倒下并不意味著O2O模式窩囊的死,而龐大上門保養的上線,正說明這種模式的偉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