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行車記錄儀圈子里,有一個堅持做不帶屏的“反傳統”記錄儀品牌,有一個想讓記錄儀更好玩兒的年輕團隊,后面跟著一群對他們記錄儀喜歡到不要不要的狂熱車主,盯盯拍品牌記錄儀創業三年后的獲得了渠道和消費市場豐收季。
盯盯拍為什么堅持做不帶屏記錄儀?
商業領域里有一條重要的法則,就是不要輕易挑戰霸主;還有一條重要法則,就是暫時無法挑戰霸主地位時,可用換個角度做第一。在我們看來,盯盯拍要是深圳一家普通的,隨大流的記錄儀公司,也不會引起消費市場的太多關注。實際上在采訪過程中,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和盯盯拍CEO羅勇探討記錄儀究竟帶不帶屏。
傳統意義上的記錄儀一定要帶個屏,不管這個屏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但盯盯拍從第一代產品M5到現在的Mini、M6和M6 Plus,都堅持不帶屏幕。這個“反傳統”的做法反而讓盯盯拍在他們的社區里,聚攏了大批沒事兒就上傳個視頻的”DDer”們,可以說,不帶屏的堅持,反而成了盯盯拍的“標簽”,他們正在從準備從另一個角度問鼎不帶屏記錄儀的王座。
在探討這個話題時,羅勇說,汽車電子包括記錄儀可能經常是一陣風,但汽車智能不會是一陣風,而不管是現在的記錄儀單品還是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影像的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多,記錄儀可能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而未來盯盯拍在車載影像研發方向,會建立一整套影像解決方案。他說:“在未來智能車或無人駕駛時代,我們可能做不了車腦,但我們更想做好車的眼睛。”
而現在不管是車機還是后視鏡,抑或是未來的HUD,每個電子產品都有一個屏幕,再加上記錄儀的屏幕,車內用于顯示的屏幕實在太多。而盯盯拍堅持不帶屏幕,那么就意味著不管是借助手機屏幕還是車機屏幕,都要有很強的延展性和兼容性。這就是盯盯拍第一代產品M5配置了WiFi模塊的原因,借助手機APP,在很好解決顯示問題的同時,留出了打造車主社區的端口,一盤棋,活了。
值得一說的是盯盯拍的研發團隊,羅勇介紹,他們在研發端投入了大量人力。早在3年前盯盯拍立項之初,包括羅勇在內的五個聯合創始人都是清一色的華為研發系統的“老兵”,到今年,盯盯拍的研發部團隊已達50多人,這也是盯盯拍產品和技術一向走在前列的原因。
盯盯拍的社區模式墻里開花墻外香?
如果不帶屏算作盯盯拍的一個產品情節的話,那么盯盯拍的另一個標簽或者情節就是基于產品打造的車主社區。延續了移動互聯網思維的簡單、直接方式,在盯盯拍記錄儀APP社區,基本上每天都有大量車主拍攝的短視頻上傳。
M5的垂直換代產品是M6和M6 Plus,他們的推出正好趕上了國內短視頻的風頭火勢,分享功能成了記錄儀產品的熱門選擇。在盯盯拍的APP端,大量視頻都是由車主通過WiFi下載,并一鍵分享的幾十秒到5分鐘不等的視頻。在談及做車主社區APP的緣起時,羅勇告訴我們,他們當時做社區,只是為了讓車主有更多歸屬感,而車主的參與熱情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在車聯網領域,車機、后視鏡、OBD、車載APP等,大家都在爭車聯網的入口端卯足了勁。而考量車聯網的兩個重要指標,互聯互通與參與分享,在盯盯拍產品端和APP端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地。本刊在去年年終總結時認為,未來車載電子產品的形式就是“終端+APP+云服務”的模式,正在加速被市場印證。而盯盯拍產品在渠道市場和電商市場的持續熱銷,及其車主社區參與度和車載屬性,都給未來的“粉絲運營”巨大的想象空間。
記錄儀的發展方向最終會呈現出怎樣的形式,無非就是個人化的消費類電子和車載化的專業方向,但正如羅勇所說的,不管車載產品怎樣變,車載影像的需求及其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他的一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雖然從團隊氣質到產品理念并不是一些投資人想要的那樣天花亂墜,但用戶是不會撒謊的,這從我們產品的多次購買率就看得出來,用戶就是未來盯盯拍最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