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行業里搞技術的人都知道,低音箱對于低音單體發揮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業界的習慣均是用箱子來配合低音來得到不錯的頻響或者聲音,本案例則是為喇叭“動手術”,改變低音單體的技術參數,這樣的案例業內確實比較罕見,因為這種施工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損壞喇叭。
前天朋友送來一只低音箱說是低音不好聽讓我幫忙調試。低頻棒棒硬、有點轟鳴,耳朵幾乎聽不到超低頻,這是第一印象。接上試音柜試聽,感覺箱子低頻最多做到50HZ,經過測量之后喇叭的諧振頻率為47.8HZ。從測試儀器可以看出,低頻的F3僅為60HZ左右,然后就是斜率接近18DB的急速衰減,因此低頻感覺不到下潛絕對在情理之中。因為一般優秀的套裝喇叭低頻都可以做到60HZ多。
所謂的摩改實際就是給組件做手術。改變揚聲器的順性需要改動倆個組件,一個是揚聲器折環一個是彈波,折環改變是很難的除非換掉。還剩下彈波可以改,其實我決定要改變揚聲器性能的時候就是要在這里下手,因為多年的理論知識積累,我知道怎么做會有直接有效的結果。但是因為揚聲器結構的問題,使得要摩改彈波很麻煩。可以拆散揚聲器,改完彈波的順性(彈力即Q值)再組裝回去;還可以在揚聲器上直接做切割。相對那么多復雜的工作項目,我選擇了后者,雖然施工比較麻煩,但是后續和施工所面對的問題少很多,而且最重要一點還可以根據摩改情況隨時試聽,這個優勢相當關鍵。
開始自己動手制作手術刀,喇叭支架側面孔洞都不大,想準確的切下預想部分的彈波是很難的,所以工具是否靈巧十分關鍵,它是成敗的關鍵,正如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打磨刀片的形狀與角度,它由一把螺絲刀和一小節刀片組成,用螺絲緊固。這樣它就方便切割不致被紙盆和盆架遮擋。
切割要有預想方案,萬不可隨便切割,需要注意的是切割面應該分為三個三角形或者四個,但是一定要均勻分布。只有均勻分布的彈波切片,才可以保證音圈自如的垂直運動,不至于刮圈出現雜音或者燒掉音圈進而毀壞揚聲器單元。用筆在彈波上做好彩色記號就開始施工切割。
做完這些工作之后,測試喇叭諧振頻率為34赫茲,低頻下潛明顯得到了很大改善。接下來是安裝回箱體,根據改良后的喇叭性能調試開孔管道配合喇叭,以期得到一個平滑的低頻相應,測試頻譜明顯可以看出低頻頻響平滑了,而且寬度有了很大改觀,試聽了一下低頻下潛馬上充斥整個試音間,低頻棒硬的轟鳴得到了改善,力度和彈性得以兼得,RTA可以看到音箱的F3由60HZ下降到31HZ左右。在上車的實際試聽低頻的下潛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手術非常成功。
編輯點評:首先感謝長春揚帆音響設計室創立人潘鋼不吝分享這個行內鮮有的改裝方式。可能在商業角度,或是技術水平高低角度,絕大部分店家都不敢輕易 “摩機”。可是要創新汽車音響改裝不正是從嘗試起步嗎?藝高、膽大、心細 超低音“摩機”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