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錢幣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古代,在新疆地區各族人民使用的錢幣有著不同的特色。部分錢幣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更加豐富了中國錢幣文化。筆者長時間收藏過程中收集了比較稀少的“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通過介紹這兩枚錢幣,分析此錢幣特點,解密“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的奧秘。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的發現
收藏故事非常周折,有時候給收藏家帶來無比的歡樂,有時候帶來無極的悲傷,一個人的收藏故事給其他人帶來歡樂和寶貴的經驗。
1.“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的發現。
1992年,筆者到吐魯番市恰特卡勒鄉公相村走親戚時親戚家的小表妹賽迪古麗·吉力力給了我在家里找到收藏的一枚銅錢,筆者看了一下錢幣上面的字是“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當時筆者知道這是一枚古錢幣就珍藏了。后來吐魯番市的一名錢幣愛好者看到此錢幣以后,給筆者13枚內地錢更換了。過一段時間,筆者通過看材料發現這枚錢幣的珍貴性,想著換回來。又過十多年到2014年時,筆者的一個朋友看中筆者的幾枚新疆商業銀行紙幣,并答應幫助換回來“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筆者割愛8枚新疆紙幣在筆者朋友的幫助下,這個“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換回來了。
2.“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的發現。
2015年元月,筆者朋友扎日·鐵木爾給筆者發來了幾枚錢幣圖片,筆者發現圖片里有一枚“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通過多次交涉溝通,終于得到了此“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最終筆者手里的“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形成了一套。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的特點
這“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有不同的特點。
1.“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的特點。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紅銅質、棗皮紅,沒有使用錢幣,正反面沒有任何耗損,機制幣,制作非常精致。正面(圖1)外圍上面有新省兩個字,外圍下面有“市銀一分五厘”六個字,外圍上面和下面字兩邊中間有兩枚圓形五瓣花,內圓圈由69個點組成,第70個點有位置但是沒有點,位置在“市”字上面,內圈里有上下、右左寫的“光緒元寶”四個字,“寶”是“缶”低“寶”。 “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就是該錢幣正面中心有一枚圓形六瓣花。反面(圖2)外圈光邊,內圈內有一條四角立龍、龍胸前為5條火焰龍珠,龍爪伸向四方,下面有六塊石堆,石堆中間類似高樓的圖像,從圖像上面類似冒煙,冒煙的頭類似云朵,六塊石頭堆長著六根草,右邊草上面、龍的尾巴下面有圓形五瓣花,左邊的草上面有尖頭的五瓣花和祥云,右第一草和第二草中間上面部分有驢耳朵式的四瓣葉子。
通過對比其他光緒元寶銅板發現,“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錢幣正面、反面構圖有差別。該錢幣重量10.9克,直徑28.6毫米、厚度2.1毫米,正面內圈直徑16.3毫米,“光、緒、元”三個字均為高度5毫米,“寶”字高度6.3毫米,外圍其他漢字高度均為4毫米,反面水龍圖案直徑20毫米。該幣書體端莊清秀、纖麗挺拔、立龍雄壯威武、張牙舞爪、大有翻江倒海之勢、周有祥云環繞,文字、花紋、圖案做工細致,十分精美,堪稱新疆機制銅元的精美之品。
2.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的特點。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紅銅質,未使用,鑄造比較粗糙,正反面有一定幣面不細現象,機制幣,制作工藝比較差。正面(圖3)外圍上面有“新省”兩個字,外圍下面有“市銀二分五厘”六個字,外圍上面和下面字兩邊中間有兩枚圓形五瓣花,內圓圈由67個點組成,第68個點有位置但是沒有點,位置在“市”字上面,內圈里有上下、右左寫的“光緒元寶”四個字,“寶”是“缶”低“寶”。 “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就是該錢幣正面中心有一枚圓形六瓣花。反面(圖4)內圈內有一條玩火球的水龍,下面有六塊石堆,石堆中間類似高樓的圖像,從圖像上面類似冒煙,冒煙的頭類似云朵,六塊石頭堆長著六根草,右邊草上面、龍的尾巴下面有蝙蝠圖像,左邊的草上面有尖頭的五瓣花,右第一草和第二草中間上面部分有驢耳朵式的五瓣葉子,有3處祥云。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結論
清朝末年,由于錢幣技術的革新,延續了兩千多年的錢幣形式也由傳統的外圓內方的方孔制錢形制被以機器制造的圓形無孔的銅幣所代替。新疆于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1907、1908)間,迪化管錢局開始在迪化水磨溝銀元局,以內地“光緒元寶”銅元為藍本,照式試鑄了新疆最早的“新省·光緒元寶”銅元。
“新省·光緒元寶”銅元兩種面值,一種是“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一種是“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從現存的兩種面值的實物,先行鑄造的“市銀一分五厘”銅元折合紅錢六文,流通使用中換算不變,商民不愿意使用,難以在市面上流通。故當局又開始試鑄“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從現存的兩種面值的實物,先行鑄造的“市銀一分五厘”銅元,但是重量、質量超過“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一是“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銅元折合紅錢五文,而不是紅錢十文;二是“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銅元最小有兩種版別,其中筆者收藏的一種版別和吳強先生收藏另一個版別,筆者認為試鑄前期錢幣鑄造質量非常精致,各項計量合格,試鑄后期錢幣鑄造水平下降,偷工減料各項計量下降;三是通過筆者收藏的“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銅元和吳強先生收藏的“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銅元對比證明,吳強先生提出的“市銀一分五厘”的“一”改寫為“二”,其他均無變化,這說法正確。結果造成了銅的重量不夠,再加折當過多,在流通中造成物價波動,不久就停鑄,退出了流通領域。因屬試鑄幣,鑄額少,流通時間短,留存至今的實物不多,可見彌足珍貴。
通過對比其他光緒元寶銅板發現,“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正面、反面構圖與“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有差別。該錢幣重量9.2克,直徑27.6毫米、厚度1.85毫米,正面內圈直徑16毫米,“光、緒、元”三個字均為高度4.85毫米,“寶”字高度6毫米,外圍其他漢字高度均為3.4毫米,反面水龍圖案直徑19毫米。該幣書體比較端莊清秀、纖麗挺拔、立龍雄壯威武、張牙舞爪、大有翻江倒海之勢、周有祥云環繞,文字、花紋、圖案做工細致。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對比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圖案、銅質、制造和各項計量方面有很大的區別?,F對比如下:
“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一分五厘”和“新省·光緒元寶·市銀二分五厘”錢幣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