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觀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表現,僅中國書畫所占市場份額有小幅提升。其中一直作為藝拍中霸主板塊的古代書畫部分,能夠延續前年悄然開始的行情,表現出歷史、藝術和收藏價值的重新回歸。以古代書畫春拍為例,其市場成交總額就高達18.33億元,同比去年翻了近9倍,被媒體譽為“藝市諾亞方舟”。如文徴明的《雜詠詩卷》、馮寧的《金陵圖》等創下了個人拍賣新紀錄,而郎世寧等繪的《純惠皇貴妃朝服像》,更是刷新了中國御制畫像世界拍賣紀錄。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回顧2015年中國古代書畫藝拍的部分精品。
清乾隆·郎世寧等作《純惠皇貴妃朝服像》(圖1)
198×123厘米。香港蘇富比人民幣1億1129.43萬元拍賣成交。
此幅朝服像,為目前所見純惠皇貴妃唯一的肖像畫,表達了乾隆皇帝對逝去寵妃的追思。通過該幅《純惠皇貴妃朝服像》軸,可知畫家對人體的解剖結構十分熟悉。略有明暗的人物面部,非常清晰的五官,用色彩渲染的鼻子、鼻翼和面頰,立體效果表現上佳,肌肉和皮膚的結構描繪精確。同時頗具前后透視效果的地毯和寶座,描繪亦是精準。較為明顯、風格迥異的,是圖軸上用線條勾勒的衣紋、寶座和地毯,極具中國傳統繪畫之特色。業內專家推斷,此筆是郎世寧的中國助手據其稿本著色補繪所為。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作《松石草堂圖》(圖2)
166×60厘米。北京傳是人民幣8165萬元拍賣成交。
題識“昔吳道元學書于張顛、賀老,不成,退,畫法益工,可知畫法兼之書法。八大山人。”
此圖有當代四位古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楊仁愷、單國強、蕭平先生相繼題跋,可見此作在當代鑒定界久已被高度認可,洵不多得。跋語中徐邦達有詩贊曰:“喬木蒙從羅列高,衡門獨立興猶豪。群峰點點為蒼潤,濃墨沙彌筆豈焦。”而蕭平先生則從畫中題字上發微見妙:“款書鐘王頗見功底,所云吳道子學書張旭,而畫法益工,可知畫法兼之書法,真妙論也。”二題一自畫論,一就書談,互補而成定論。又有楊仁愷、單國強二先生秉筆署端,更加彰顯珍貴。此幅構圖奇崛孤峭,實中運虛,空靈潔凈,且于八大作品中屬較大尺幅,何啻藝林珍寶。
明代·文徴明作《雜詠詩卷》(圖3)
25×258厘米。北京保利人民幣8165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上海書店《石渠寶笈初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一冊),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國寶沉浮錄》,人民美術出版社《重訂清宮舊藏書畫錄》,遼寧教育出版社《故宮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杰書畫目》。
題識“雜詠。春日同諸友人游西山。不教塵負踏青游,出郭聊為一笑謀。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無賴上眉頭。風撩鬢影春衫薄,樹罨溪陰翠幄稠。一塢桃花偏入意,江村橋畔小連留。舟行欲盡有人家,記得橫橋自上沙。南望風煙隨鳥沒,西來墟落帶山斜。暖催新綠初歸柳,水映酣紅忽見花。殘酒未醒春困劇,汲溪聊試雨前茶。雨足新蒲長碧芽,野塘十里抱村斜。青春語燕窺游舫,白日流云漾淺沙。湖上修眉遠山色,風前薄面小桃花。老翁負汲歸何處,深樹雞鳴有隱家。麥隴風微燕子斜,雨晴云日麗江沙。遙尋支遁煙中寺,初見天平道上花。過眼溪山勞應接;方春草樹發光華。夕陽半嶺歸輿急,慚愧城中自有家。日出吳山斂霧蒼,平橈十里下橫塘。弄春草色偏宜遠,繞竹溪流不覺長。一塢人煙自花柳,千畦麥菜間青黃。不因出郭供人事,負卻風光二月強。游洞庭將歸賦此。城中遙指一螺蒼,到此依然自一鄉。曉鼓隔溪漁作市,秋風吹枳橘連墻。名山更倚湖增勝,清賞剛臨月有光。正爾會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間房。宿王氏別業。背郭通村小筑居,任心還往樂何如。山中舊業千頭竹,水面新租十畝魚。未遂隱謀聊避俗,不忘壯志有藏書。披衾曾借西齋榻,回首題詩十載余。
又。筆床書卷繞壺觴,到此欣然百事忘。自笑頻來非俗客,只愁難卻是清忙。池塘聽雨煩心凈,軒檻迎風醉面涼。綠樹繚垣啼鳥寂,更從何處覓江鄉。停云館燕坐有懷。山館無人午篆殘,便閑終日不簪冠。時憑茗碗驅沉困,剩有書編適燕歡。悠悠漠漠黃梅生,濕潤纖纖白苧試。輕單碧梧小砌陰,如許不得君來共倚闌。習隱。掃地焚香習燕清,蕭然一室謝將迎。坐移白日花間影,睡起春禽竹外聲。心遠不妨人境寂,道深殊覺世緣輕。卻憐不及濂溪子,能任窗前草自生。久雨新霽,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間快事也。有粉箋一卷,素潔可愛。援筆漫錄雜詠,值麗卿至,即與持去,不足供展閱耳。徵明。”
明代·董其昌作《疏林茅屋圖》(圖4)
26.3×146厘米。中國嘉德人民幣6900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1988年版上海書店《石渠寶笈三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十冊,2007年版人民美術出版社《董其昌書畫編年圖目·下》。
題識“岡嵐屈曲徑交加,新作茆堂窄亦佳。手種松杉皆老大,經年不踏縣前街。玄宰畫。”
此手卷所畫的正是董其昌心中的山水,得意于江南勝境,還是取法于黃公望“富春”諸卷軸,其實都可以不論。疏秀的林木,輕勾淡皴映帶迂回的崗巒,水波不興的平江淺嶼,比起他通常的畫作,已算是很用心經營的了。但最令人賞心悅目的是頗具書寫意味的用筆,輾轉騰挪,揮灑自如,充滿了自信。因為恰到好處地把握了速度、力量和水分,墨色顯得格外的淹潤通透,松秀而不輕薄,仿佛春雨乍過朝露初降般清爽潤澤,畫品極為高潔。未落年款,從筆墨書法看,應是他盛年畫藝大成后得意之作。其用紙極佳,光潔細膩而發墨,故能得心應手超常發揮。
1706年·石濤作《奇峰怪石圖》(圖5)
畫心31×245厘米;題跋31×120厘米。北京保利人民幣6440萬元拍賣成交。
手卷引首題識為“生龍活虎。零丁老人隱于僧,常拋佛法拜青藤。荒山老屋孤吟處,伸手應運鬼剔鐙。見石濤畫多矣,從未有奇特如此者。少陵詩云:天驚地怪見落筆,洵不欺也。雪廬珍圖視之宜矣。辛亥(1911)五月客海上,吳俊卿并記。”有題簽“石濤和尚奇峰怪石圖。”主圖畫題識為“一峰十載猶難盡,爛石堆云發深省。學澥文淵總不疑,至今但道衣衫冷。丙戌冬十二月,雪中呵凍,寫于耕心草堂,大滌子石濤。”
畫面上亂山嶙峋,黑色的墨汁勾勒的線條或密或疏躍動于紙面上,造就千奇百怪的大石,密布于畫面之上。粗礪的大石形態各異,帶著力量,帶著威嚴,像怒吼的雄獅,又似翻滾的烏云,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但是就在亂石逼仄之間,一間小書齋內一個人正獨自靜靜地讀書,似乎與周圍的怪石群迥然不相聯系,給翻滾著似乎要沸騰了的畫勢又增添了沉靜和悠遠的氣息。
明代·陳淳作《水仙》(圖6)
26×240.5厘米。中鴻信人民幣5561.5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北京出版社《石渠寶笈三編》二,《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九冊,人民美術出版社《歷代著錄畫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國寶沉浮錄》,湖南美術出版社《明代繪畫》,徐邦達編《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等。
題識“環佩飄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塵真不染,幽韻自生憐。道復。”
整幅手卷雙勾水仙與拳石相互掩映,清氣而出,娓娓道來,幽憐自生,黑黑白白,疏疏密密,水邊崖畔,遂有清氣流行。水仙勁利健拔,瀟灑而有生機,造型忠實于自然,花朵盛開者飽滿,未開者渾圓,長葉穿插,編織巧妙。水仙花葉所用線條十分挺立,花瓣邊緣勾勒細致,并無施以顏色,而是以墨色的深淺描繪出這金盞銀臺,達到“無色勝過有色,有色難替無色”的效果。石頭線條的筆法與水仙相隔霄壤,折筆從容,別于水仙的端莊穩重,而天真自然。陳淳在卷首處配有五言詩,將筆下水仙比作“洛浦仙”(洛水女神宓妃。相傳她是伏羲氏的女兒),使整幅作品更添浪漫。陳淳畫以疏宕見長,此卷則繁茂遒麗,石法更以密皴細點,淳厚淹潤,頗具元人意味。
清乾隆·馮寧作《金陵圖》(圖7)
35×1050厘米。香港保利人民幣4267.82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人民出版社《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第五十三冊,北京出版社《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九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歷代書畫録輯刊》第一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歷代書畫録續編》第五冊,文物出版社《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
題識“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臣馮寧奉敕恭仿宋院本金陵圖。”
此作以原藏在故宮、出自宋代宮廷畫家之手的《宋院本金陵圖》為藍本。畫卷中為街市景色,商鋪小巷、舟車行人、騾馬旅者,熱熱鬧鬧、熙熙攘攘,還有河流通過水門,頗具特點。此圖的原本為宋畫,從畫風看確實留有不少宋代繪畫的痕跡,有些還頗似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中的某些細節。此卷一直深藏在宮中,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光緒諸位皇帝所品鑒,一直傳到了末代皇帝溥儀手中。溥儀以賞賜之名,把宮中無數珍寶賞賜給了溥杰,使之“名正言順”地佚散出宮外。從1922年9月28日起到12月12日止,總共盜出手卷1285件、冊頁68件,其中就包括馮寧這件《金陵圖》。
此卷從被盜出宮至今已有百余年矣。歷經戰火的洗禮、文化的浩劫,得以保存至今。不僅有它的文獻和版本價值,更承載著那一段歷史背后的片片軼事。由于宋代以前反映金陵的存世典籍數量有限,繪畫敘事更是鳳毛麟角,清宮舊藏《宋院本金陵圖》今已難覓形影。因此馮寧作《金陵圖》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宋代金陵風俗畫卷的散佚缺憾,歷史價值和學術意義非同尋常。
清乾隆·金廷標作《聽泉圖》(圖8)
112.7×148.3厘米。中國嘉德人民幣3680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上海書店《石渠寶笈三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12冊,上海書畫出版社《國朝院畫錄》、《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一冊,文物出版社《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五臺山人集藏——清乾隆宮廷書畫》,故宮出版社《嘉德二十年精品錄·古代書畫卷二》。
此圖為乾隆時期著名宮廷畫家金廷標的代表作,原為清宮舊藏,上有乾隆帝的“御題”,又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金廷標作畫極得乾隆欣賞,御題詩句甚多,贊美之意溢于言表。其死后乾隆在翻閱他的畫作時一再嘆息,有詩這樣寫道:“去年命寫尋常事,今日誰知珍惜加。”“足稱世畫無雙畫,可惜斯人作古人。”對金廷標的去世,表示無限的惋惜。一個自命“古稀天子”的帝王,能對一名宮廷畫師如此的眷顧,極為難得,于此亦可見金廷標畫藝的超群。
畫中寫一高士坐松間石上,側耳靜聽松聲泉韻。雙手扶膝,雙目斜眄童子,左手以一指指澗水。神情生動,動中寓靜,靜中有動。閑適之趣令人羨慕。人物線描跌宕頓挫,有明人吳小仙、張平山遺意而去其獷,山石折中斧劈與刮鐵皴。全圖用暖色,在粗放中有沉靜之感。
元代·吳鎮作《雨歇空山》(圖9)
51×27厘米。上海工美人民幣3565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民國二十九年版上海墨緣堂印行《名筆集勝》第三冊,《歷朝名畫共賞集》第三集,《虛齋名畫錄》第七卷等。
題識“雨歇空山較倍清,新泉一道出林聲。坐深不覺忘歸去,無數亂云巖下生。梅花道人鎮。”
“元四家”山水開文人畫先河,后世奉為圭臬。四家中梅道人吳鎮之作,傳世絕少,見于拍賣且流傳有續者,數十年來未見一件。為慶賀工美拍賣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有海上舊家慨然送吳鎮《雨歇空山圖》一軸,水墨淹潤,氣韻獨絕。真可謂鳳毛麟角,吉光片羽。傳世“元四家”作品以吳鎮作品最稀見,現藏中外博物館中其作品也是屈指可數,而且又以松梅竹石之類為多,山水或為小品,或為橫幅、手卷。而此圖《雨歇空山》一軸,卻是全景式山水直幅,在內容畫意上而言,絕非凡響。
此圖保留了龐萊臣的原樣裝裱。龐萊臣藏畫的裝裱極為講究,特別是立軸裝裱都有統一規格,工藝水平極高,代表了蘇式裝裱的最高水準。對于宋元一類珍稀作品,立軸的隔水天頭都用皂色絹,軸頭多為象牙,此幅《雨歇空山》即是此種標準式樣。其他類似的裝裱樣式,在龐氏后人捐贈給上博、南博的作品中也可參見。
丙子(1696)年·陸遠作《歲朝喜慶圖》(圖10)
125×60厘米。上海嘉禾人民幣3450萬元拍賣成交。
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十冊,人民美術出版社《歷代著錄畫目》、《歷代著錄畫目正續編》。
題識“丙子嘉平月,仿元人歲朝喜慶圖。似稼翁年先生,陸遠。”
圖中所繪充滿熱烈、喜慶、和睦氣象的庭園之景。遠山用淡墨渲染,園中兩棵古松枝蜿蜒舒展、蒼勁有力。松下明堂數椽,堂內三位長者圍爐而坐。童子或嬉戲或燃放爆竹。堂前壽石、仙鶴。右下角溪水蜿蜒流淌,岸邊石欄、古梅數株。整個畫面清新秀雅,人物情態各異,表現了歡慶新春的太平之景象。畫家以鳥瞰式全景構圖,將雄偉壯闊的山色與富麗堂皇的樓閣,很好地融為一體,既精致入微,又氣勢磅礴。再加上眾多人物喜慶豐收的實景,極得乾隆皇帝的歡心,并御題五言詩一首于畫幅之上。乾隆這首五言詩在《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著錄,題目便是《陸遠歲朝喜慶圖》。
此圖是中國傳統繪畫題材中,寓意吉祥如意的常見題材。“歲朝”是一歲之朝的意思,即指元旦。歲朝圖繪畫題材開始興起于我國宋代皇宮,采用畫法為寫生畫法,主要從徽宗時特別流行。它形象逼真,場面壯觀,布局井然有序。庭園內亭臺樓閣,軒敞明亮,老樹豐茂,紅花綠萼。人物多幾代同堂,身著盛裝,華麗多彩。童子或堆雪人、或燃爆竹,畫面充滿了熱烈喜慶祥和的氣氛。
回眸2015年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市場,盡管其仍在蹣跚地艱難行走,但在這低迷中也有亮點、機遇和希望。如《石渠寶笈》有著錄的古代書畫雖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受到熱捧,但仍受到收藏家和投資家謹慎的歡迎;古代書畫名家精品佳作的市場號召力異常強大,投資此類藏品收益最為可觀,長期投資持有亦回報穩健等。從市場表現上來看,以上畫作的拍賣成交價即可見一斑。因此展望2016年,我們堅信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春天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