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8- 2004.10任蘇州市委書記,2016年3月落馬
在蘇州兩年多,王珉大力推動了蘇州公有制企業的改革,創造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1034家國企改制”的紀錄,成為國內多地效仿的對象。王珉初到吉林時,全省各界曾為迎來一名“懂經濟”的省長而歡欣鼓舞。但他硬把蘇州的經驗移植到東北,無異于橘生淮北則為枳。
在巡視“回頭看”中落馬
2016年3月4日早上,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遼寧省人大代表在駐地見到了老書記王珉。當時正值早餐時間,王珉也神色如常地回應眾人。可就在上午10點,王珉因嚴重違紀被查的消息就公布。短短兩個多小時內,王珉的命運出現逆轉。
王珉是2016年中央巡視“回頭看”的4個省份(遼寧、安徽、山東、湖南)中,第一個落馬的省部級大員,也是十八大之后落馬的第八個中央委員。一名坐鎮東北10余年的儒將,最終因腐敗落馬,有人深感惋惜,也有人拍手稱快。
王珉擁有顯赫的從政履歷。他擔任正部級領導長達10余年,兩膺封疆重任,先后出任吉林、遼寧省委書記,2015年7月調任十二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珉高校教師出身,博士生導師與訪問學者的經歷,更讓其擁有了“學者型領導”的美譽。
王珉早年下鄉插過隊,當過機械廠的鈑金工。1975年,工廠選派他到淮南礦業學院機電系學習,這成為他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3年后,王珉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攻讀機械加工專業碩士學位。1983年,又考入南京航空學院(現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師從著名學者張幼幀教授攻讀機械制造專業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9年,他曾經作為訪問學者赴香港理工學院(現香港理工大學)制造工程系深造。在他從政后,相較很多中共高官在職碩士、博士的學歷,王珉也被普遍認為是少數具有“真材實料”高學歷的高層官員。
此后,王珉歷任南京航空學院機械制造系主任、院秘書長、副院長。1990年,40歲的他被晉升為教授。因學術上的卓越成績,他還曾被國家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在經歷近20年的科研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之后,延續中國政壇部分高官“學而優則仕”的路徑,1994年7月,王珉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崗位上轉入地方工作,出任江蘇省省長助理,從此邁入仕途。1996年12月,他升任江蘇省副省長。
主政期間“蘇州出經驗”叫響全國
王珉在江蘇工作了整10年,并從江蘇省省長助理升至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
2002年5月,王珉接替調任陜西省常務副省長的陳德銘,出任蘇州市委書記,同年8月身兼江蘇省委常委。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伊始,蘇州利用計劃經濟時代集體經濟的優勢,走出了一條鄉鎮企業的發展之路。上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面臨體制困境,“蘇南模式”的老路走入死胡同之際,蘇州又奇跡般地抓住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機遇、臺灣產業升級和轉移的機遇,摸索出了一條依靠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路。
到王珉的兩位前任梁保華和陳德銘時代,通過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新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堅持走外向型經濟的方向不動搖。至2001年,蘇州GDP已達1780億元,位居全國第六。而為了形成與上海的錯位優勢,在政府主導下,蘇州刻意壓低稅收、土地以及勞動力價格,以此吸引外商投資。這在蘇州經濟起步階段無疑是成功的,卻也深有隱患。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3年長三角16個大中城市中,蘇州人均GDP最高,但人均收入僅排在第7位。
王珉走馬上任后,他在提出“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新加坡工業園區親商理念”三大發展思路的同時,開始發展蘇州的另一條腿———民營經濟。蘇州不再單靠外資,而是走民營、外資并舉之路。2003年年底,王珉提出“民營經濟騰飛計劃”。這成就了蘇州經濟新一輪的跨越發展。
不過,王珉主政蘇州期間,該市卻出了“中國第一貪”姜人杰。姜人杰自2001年起擔任蘇州分管城建、交通、房地產等領域的副市長,2008年10月,他因貪污受賄過億元,一審被判處死刑。

多年以來,“蘇州經驗”一直是王珉頭上的耀眼光環。不過,一名蘇州當地的企業家對此卻有不同見解:“早在王珉來蘇州工作以前,當地便實現了經濟起飛。況且他只在蘇州待了兩年,許多工作尚未付諸實施。說王珉主政期間,締造了什么經濟奇跡,有些言過其實。”
另一名蘇州的公務員認為:“王珉或許沒有締造經濟奇跡,但卻創造了‘蘇州經驗’。”王珉來之前,蘇州經濟已然一枝獨秀,卻有些悶聲發大財的意味。王珉善于總結經驗,更懂得包裝造勢,什么“昆山之路”、“親商理念”,弄出許多概念。加之媒體跟進報道,令蘇州風光無限。“正是在王珉主政時期,‘蘇州出經驗’的說法在全國叫響。”
祖父留“子孫后代不得從政”遺訓
緊隨著“蘇州出經驗”之后,2004年,王珉調任吉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隔年1月出任省長。2004年恰逢中央啟動“振興東北”戰略,王珉此時調任吉林省長,被外界解讀為肩負重要使命。吉林各界也曾為迎來一名“懂經濟”的省長而歡欣鼓舞。
不過很快,王珉的高調便難以為繼。2005年1月,王珉正式就任吉林省長,當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長8.5%,增長速度跌落到全國倒數第一。另一名退休官員表示,經過一段時間接觸,許多吉林省的干部對王珉有了新的認識。他的確有干事的勁頭,工作節奏很快,一些做法也很新派,比如提倡開短會,以前的政府工作報告通常1.5萬字,他親自砍到8千字。不過,此前被眾人寄予厚望的“懂經濟”,倒有些紙上談兵。“王珉動輒就說蘇州如何如何,卻不知道,吉林的狀況和蘇州有天壤之別。硬把蘇州的經驗移植到東北,無異于橘生淮北則為枳。”
繼黯淡無光的經濟數據之后,王珉很快又迎來主政吉林期間的最大敗筆:通鋼事件。
2009年7月24日,“通化鋼鐵部分職工因企業重組問題聚集上訪”的群體性事件震驚全國———參與通鋼改制的民營企業方代表、北京建龍重工集團總經理陳國君被毆致死。吉林省國資委宣布建龍鋼鐵永久退出通鋼重組。至此,一場由當地政府強力推動的、民營企業參與的國有企業改革,宣告失敗。
通鋼事件發生的背景,正是王珉一手推動的吉林國企改革。赴任吉林之初,王珉就力主對當地國企進行改革,隨著他在2006年升任省委書記,這一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蘇州的國企改制以快著稱,王珉主政蘇州時,曾創造了僅用一年半完成1034家單位改制的紀錄。按照他的計劃,吉林必須在一年內基本完成816家省屬國有企業的改制任務。
王珉力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還有一名左膀右臂——時任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田學仁。田學仁在擔任吉林市委書記、延邊自治州委書記期間,口碑便不好,坊間關于其受賄賣官的傳聞很多。王珉卻對其賦予重任,讓他主抓國企改革。田學仁落馬后,暴露出在國企改制中存在大量權錢交易。
政策本身值得檢討,加之所用非人,王珉將“蘇州經驗”移植吉林的努力,最終化為泡影。2009年,王珉離開吉林,調任遼寧省委書記。從2009年到2015年,王珉主政遼寧長達6年。與剛到東北時的意氣風發相比,王珉在這6年間卻顯得頗為低調,對拋頭露面的機會能推就推。
王珉在吉林、遼寧兩省的口碑相差很遠。盡管主政吉林時遭遇挫折,但他離任時的干部大會上,掌聲多次響起。在許多吉林的干部看來,王珉是想干事卻沒干成事。而在遼寧期間,王珉卻難脫惰政之嫌。主政吉林期間,王珉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飯。然而在遼寧,他周末經常去北京,或者回江蘇。
關于王珉的各種負面傳聞,也在其主政遼寧期間增多。一批來自南方的企業家時常出入王珉的家,和他打得火熱,其中一家來自江蘇的房地產企業,在沈陽、大連多地開發有高檔樓盤。沈陽商界還盛傳,王珉的女婿名下有多家企業,甚至在私生活方面,亦不乏各種小道消息。沈陽一名退休官員表示,王珉赴任遼寧時,曾說遼寧在東北三省中發展基礎最雄厚,可在他離任的2015年,遼寧的GDP增速全國墊底。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他身為省委書記,絕對難辭其咎。
王珉祖父臨終前曾留下遺訓,要求子孫后代不得從政。對此祖訓,官至省級的王珉顯然并未遵守,其落馬時不知是否會想起祖上這一訓囑。
(摘自《中國經貿聚焦》2009年第9期,《廉政瞭望》201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