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戲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語言精煉,是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極佳材料。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并要求學生掌握戲劇表演技巧,讓學生通過表演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開展戲劇討論,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最終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戲劇;教學;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將戲劇融入教學起源于法國思想家盧梭的兩個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學習”和“在戲劇實踐中學習”。 20世紀初,杜威的“附帶學習”理論和Hughes Mearns 的“創造力”教學理論也啟發了教育戲劇。英國國家課程在1989年將戲劇教學置于英語學習的主要媒介,成為綜合科的教育政策。在美國,莎士比亞是作為一門選修課在一些州的課程當中被學習。
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由印度的知名兒童英語教學專家Mahrukh Bharucha提出)簡稱D.I.E.,是將戲劇與劇場的技巧運用到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室被當作劇場,教學仿佛戲劇表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創作性戲劇之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戲等方法進行學習,在互動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表達思想。
教育家布賴恩·考克斯(Brian Cox)在英國90年代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戲劇教學有助于實現英語語言教學和文學教學的教學目的。” (Cox,1991:121)戲劇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沖突的藝術。戲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語言精煉,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極佳材料。在《現代大學英語》中,戲劇課文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我認為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戲劇課文的特點,運用戲劇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是進行智力開發、性格養成、身心鍛煉相結合的良好方式。開展戲劇朗誦、討論,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戲劇表演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自覺要求參與表演,很快融入角色中,并積極地在課外尋找相關資料及參與排演。這樣就使學生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而且學生豐富的表現力也能夠借助這樣的模式得以實現,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強化語言交際目的
很多學生學習了多年的英語,卻很少有機會在實際中運用,通過多樣化、生活化、生動的戲劇對話及情節,再運用分組練習,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練習所學語言,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強化他們的英語溝通能力,養成活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因而從根本上掌握了外語學習者共同的終極目標---學會如何與人溝通的能力。
三、融洽師生平等關系
在將戲劇融入課堂的教學中,從內容到活動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特質、需求、和興趣為主要依據,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教師所扮演的是輔助、催化、協助學習的角色,而不是傳統課堂的權威角色。從而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師生關系更平等融洽。
四、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在表演環節中,每一個小組都要進行匯報演出,每一位組員都有表演的任務,這也有效地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表演過后,老師和其他組員點評優缺點,從而完善表演過程,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只有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活動的任務表演,因此需要學生用各種方法和各個同學進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體會和經驗。
五、引導學生掌握戲劇朗誦技巧
戲劇特別講究說話藝術,運用對白、獨白和旁白,通過劇中人音調的變化和語言的抑揚,刻畫人物,展示劇情,表達主題,再現特定的情感、氛圍,給人以振撼力。戲劇朗誦是一種藝術性的有聲語言活動,要想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就必須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標準規范的語音、輕重抑揚的語調、急緩張弛的節奏、恰到好處的停頓。
六、利用表演與實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教學理論家列夫·維各托斯基(Lev Vygotsky)曾用建構主義的原理來評價戲劇教學中表演和實踐的意義。維各托斯基認為,表演是一種建構性的行為,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對周圍世界的判斷力。通過表演與實踐,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劇作家約翰·奧斯本的成名作《憤怒的回顧》中的男主人公吉米一開口就引經據典,有關文學和藝術的引用比比皆是。吉米這一受過良好教育的英國工人階級后代,由于只能生活在兩個階層的夾縫中,因而對社會懷有強烈的不滿。全劇吉米始終都在發泄心中的憤感,而其他人物則似乎永遠在洗耳恭聽。但吉米憤怒的長篇演說并非是缺乏修養的罵街,事實上,吉米非常熱衷于展示他的文學和藝術修養,以求達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學生若對其中的引用缺乏理解,表演時就很難把握吉米或諷刺或幽默或尖酸的語調。例如,在第一幕用餐時,吉米似乎顯得不經意地說了一句:”Pass Lady Brackwell the cucumber sandwiches,will you?”(Osborne,1957:51)如此簡單的一句臺詞,學生在閱讀劇本時很容易忽視其中的含義。但表演則不同,學生需要逐字逐句地背(念)臺詞,這樣就會對臺詞中的一字一句有較強的敏感性,并提出疑問。事實上,其中的“Lady Brackwell”是劇作家王爾德的名劇《認真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的上層人物,而“cucumber sandwiches”則是英國上流社會傳統的下午茶點心。因此,在這句貌似簡單的臺詞中,吉米則流露出對上流社會故作風雅本性的厭惡。明白了這些含義,學生在表演時就不會像說“Pass me the sandwiches”那樣平淡如水。
總之,戲劇能為學生們學習與運用語言創設情境,賦予語言以生命力;它能讓學生們在熟悉而安全的情景下有效地預測和掌握語言;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它能使學生暫時忘卻自身的身份去扮演其他角色,在心理上變得自信起來;它能讓參與者在彼此互動的關系中充分的發揮想象,表達思想,在實作中學習;同時它能為教學活動,提供較具彈性、活潑的教學環境。
本文為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高專學前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研究(編號GJXH2015-384)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馮霞.英語戲劇入門教學管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
[2]邵錦娣,白勁鵬.文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張健.論陪審團之合理懷疑對實現正義的價值[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