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加強審美教育,智力開發和美術知識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美術教育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審美;情操;人格發展
以人為本,全人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時代對人才的需要。作為基礎教育學科的美術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加強審美教育、智力開發和美術知識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近年來,受應試教育和功利主義的影響,當前學校中的美術教育只有一些美術技能訓練,造成有術無美的現象,這與我們倡導的以人為本,全人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大相徑庭、格格不入的。所以,美術教育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一、培養美術欣賞能力,提升審美能力,陶冶審美情操
美術作品是美術家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后對生活的升華創造性的表達,美術欣賞活動就是一種創造活動。教育學生學會欣賞是美術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術教學,首先就是讓學生生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能用雙手描繪美的生活,創造美的生活。學會欣賞,才能讓學生走進廣闊的生活畫卷,走進美術作品的意境里,走進作者的心里,產生心理共鳴,受到美好情操的熏染。如欣賞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具體形象惟妙惟肖的刻畫,表現了在俄國沙皇統治時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有的人低頭前進,表現出無奈與沉默,有的人眼中顯露著憤怒與抗爭,特別是畫中的少年,表現出的是茫然與希望,似乎在努力探求著新生活。窮苦勞動人民的心理在這張畫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爆發,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斗爭就要開始。學生對沙皇統治者的憎惡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油然而生。再如詹建俊的油畫《狼牙山五壯士》,讓人感到一股沖天的豪氣勃然而生,表現了中國人民面對侵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氣魄。五壯士氣壯山河的偉大形象會堅定地矗立在學生的心中,激發無限的愛國激情。美術欣賞是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高度統一的美好精神活動,不同于理論說教或道德教訓,而是一種潛滋暗長的精神成長。
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的扎實開展。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教材的設計要求,逐步進行。如第二冊《小朋友的畫》、《民間美術欣賞》、第四冊《畫家筆下的童年生活》、《繪匭中的動物和花果》等。其特點是低年級階段所欣賞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兒童審美心理,如大腦袋,歪脖子,近大遠小,樹畫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門,比例不在準確,表現無拘無柬。還有一些拼貼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愛;中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了解優秀美術作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如第五冊《工藝美術的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第六冊《工藝美術的陶瓷和雕塑》、《繪畫作品中風景的靜物》等。其特點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欣賞一些與學生生活接近、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古今優秀繪匱作品和工藝美術作品。欣賞課內容對于教學內容有“參考資料”的作用,在欣賞課中滲透了有關的教學內容。如第六冊的欣賞內容是工藝作品刺繡、竹編的欣賞,第八冊的教學內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編”手工課。欣賞課的優秀作品檔次高,起到了指導性的重要作用;高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體內容有:第九冊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冊《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冊《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和現代建筑藝術》和第十二冊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筑、小學內容總覽等。其特點是要求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的面貌,除了已經著手的中國畫教學之外還將欣賞的領域擴展到中國優秀古建筑、雕塑、工藝美術作品中去。
二、結合美術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人格和諧發展
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說過:“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入侵洞開了門戶。”美術作品是美術家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智慧結晶,人們在觀賞美術作品時,將產生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美術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和藝術情調會把觀賞者帶進一個特定的、具體的藝術意境中,激起審美的愉悅情感。另外,在觀賞美術作品時,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和知漢修養來詮釋和感悟美術作品,會無意識的去補充并豐富作品的藝術內涵。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作晶在完善學生心理和人格的作用,用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學生。如觀賞徐悲鴻的水墨畫《奔馬》,引導學生把握駿馬的清瘦剛勁之美,激發起學生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氣概。蘇霍姆林斯基說:“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之窗。所以,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育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們有了這些能力之后,則要教會他們保持他心靈的贊美之情幫善良之意。”通過美術教學,要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感知美、理解美、領悟美的能力,形成和善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
此外,要通過美術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現實生活中,許多書畫家比一般人健康長壽,說明了從事美術刨作對人的心理健康作用極為重要。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學習過程,正是學生一個心理完善的過程。學生通過美術作品完成過程中的自主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心情自由舒暢,克服了依賴、焦躁的心理,建立了有條不紊謹慎操作的習慣和敢于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學生在進行美術刨作時,環境安靜,氣氛和諧,條理性和秩序性讓學生的心理達到了最佳狀態。學生在不帶強制性的自由自主的作業環境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養成了自知、自信、自強的良好心理品質。美術作品的成功完成,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經過努力奮斗,獲得了成功的愉悅,萌發了積極向上的心理需求,培養了進取心理。
總之,美術教育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也正成為一種美術智育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所以我們要堅決摒棄美術教育就是技能技巧訓練的狹隘行為,讓學生獲得全面、均衡、和諧的發展。